转变观念,走进高中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15 12:18:57

转变观念,走进高中课程改革

广西普通高中2012年秋季进入课程改革的行列。经过一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后,我校数学教研组从刚开始的纠结与迷茫,慢慢地进入到理解课程改革、揣摩课程改革,从而走入课程改革中。回顾这一年的教学之路,反思我们的教学,有可借鉴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点,从而在课程改革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一、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几点原因

进入高一年级后,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不适应,高中数学由于其课程设置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数学很吃力,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内容浅、难度小、知识面窄,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比较好理解。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难度增大,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进入高一接触的集合与函数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相比初中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认知上是一个很大的跳跃,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的第一个内容上的挑战。所以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会普遍感觉到数学比较难学。

2.初中、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较慢的速度,在课堂上争取让全部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教师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堂内练习、课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的学习随着多门课程的开设,学生学习任务大,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数学学习的时间比初中时相对减少,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对每一种题型有一定的训练,借此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外练习。

初中学生做题时较多时候是模仿教师的思维推理,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和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已不能全部模仿,要靠理解知识达到掌握知识从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高中数学主要是通过学习数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学习时的大量模仿,给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3.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自觉性、自律性不高,所以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进行的。对于考试中所要用到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在平时基本上都已反复训练,要学生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通过耐心讲解和大量的训练,让学生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要太多的自学。然而进入高中以后,由于知识面广,知识的讲解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花太多的时间以及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能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学生课外没有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某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数学题型也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针对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普遍感觉数学难的问题,我校数学备课组在课程改革的这一学年中多次讨论,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1.上好起始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决定不上知识点,而是设置一节有关高中数学介绍的起始课。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通过幻灯片展示了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斐波拉契数列、黄金分割等应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在看视频时都在惊叹数学的奇妙,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教师介绍高中数学的设置、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以及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从而有目的、有准备地进入到高中的数学学习。

2.帮助学生平稳过渡,衔接初中、高中数学

由于初中、高中数学的差异,所以在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会出现不适应。我们在假期就借助夏令营对初中知识进行了一部分的扩充,让一部分学生能够加深数学知识。进入高一年级后,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初中、高中知识脱节的地方,再通过讲解题型来补充,比如配方法、十字相乘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后再讲解。而对于数学的知识难度大、学习方法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平时的渗透与指导,让学生慢慢地适应高中的学习。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初中来说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不要丧失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紧跟教学的进度,慢慢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第一次大考后,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反映学生初中数学成绩很好,可是进入高中以后却很难跟上进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学生心理落差很大。这时我们就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要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可以学好数学。

3.提供平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结合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培优,对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挖掘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较难的数学问题,教给他们一些数学方法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进行探索与质疑,从而能够进入一个更高的数学领域。而对于一部分数学学习有一定困难而又想提高数学成绩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数学培优班,培优班按照学生数学单科成绩从高到低分班,教师选择合适的资料,对于学生感觉较难的知识进行加强与夯实,放慢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与数学培优都自行设置考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地学习数学。

三、几点反思

1.教学顺序的安排

下面表1是高中数学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的编排顺序比较情况。

高中课程改革对于教材的编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于教学的顺序全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教材的编排1、2、3、4、5的顺序进行,另一种是按照1、4、5、2、3的顺序调整了必修教材的顺序,后一种比较吻合大纲教材内容的顺序。在高一年级一开始我校也对教学顺序进行了讨论,开始也是想按照知识的连贯性先把函数的知识学完,然后再进入到几何的学习,制定的顺序是按照1、4、5、2、3的顺序。但是通过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们慢慢地感觉到了课标教材编排的理念,通过模块式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接触了函数知识,然后再接触几何知识,而函数在必修四中再次学习到,让学生反复接触函数的知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这样的教材设置一是分散了函数的难点,二是可以通过这种反复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改为1、2、3、4、5的顺序。

2.教学难度的调整

表2是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教学内容的比较。

高一年级的数学第一章的内容是集合与函数,大纲教材的第一章是集合与简易逻辑,其中有两节内容是不等式的知识,而课标教材中不等式安排在必修五。按照以前的经验,在集合这一章的练习中,设置了很多有关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所以当时我们就花了很多时间在解不等式上,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不等式的解法,所以他们感觉集合这一章很难,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通过与外校的交流和研究了近五年来全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高考试卷,我们发现要尊重课本的设置,不要过于拔高难度,因为新课程的设置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的设置主要是满足学生作为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所以在必修课中不用过于拔高教学难度,学生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课程接触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章节知识,避免了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

高中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挑战,也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我们在这条路上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让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走得更稳。

(作者单位:柳州市柳铁一中,广西 柳州,541001)

上一篇:教师叙事研究的异变与反思 下一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