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孕妇犯罪是否逮捕

时间:2022-09-14 11:08:09

浅析孕妇犯罪是否逮捕

摘 要:现实中,违法的也并不全是穷凶极恶之徒,面对部分生活困难的违法违规的相对人,如何在情与法之间寻求平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是否应当或者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不予逮捕,是就刑罚跟人情中的一个平衡问题。

关键词:情与法;人道主义;孕妇;量刑; 道德

一、我国目前对待犯罪孕妇的态度

2011年3月,杭州市拱墅公安局查获了三墩一起最大规模怀孕女性团伙盗窃案。此案涉案女性46名,孕妇22名,先后作案73起,盗窃金额37万余元,抓获次数最多者47次,怀孕最多者8次。她们中最年轻的是90后,看起来还是个学生模样,最大的足足大她20岁。这个46人的孕妇小偷团伙,每月作案三四百起像这样的孕妇小偷曾偷遍全国,利用孕妇的特殊身份逍遥法外。有个暂称"黄毛女"的女人,盗窃17次未被处理过,该团伙中,还有比她更老油条的,据说,有的盗窃记录已到达30多次,最高的一人偷了45次。 此案是对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挑战,宽有度严有规,怀孕不能作为犯罪和逃避法律处罚的工具和借口。很多法律人围绕法律和伦理的争论她们如何让把人道色彩的关怀变成自己作恶的"挡箭牌" ①。

《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事居住的办法。"司法实践中,对应当逮捕而恰好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实行逮捕,规定的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必需",是要求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决定。现在主要对何种情况下应当逮捕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争议较大。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如有的检察院认为某种情节下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应当逮捕;而同种情节下,另外的检察院却认为没有达到标准,对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不逮捕的决定,使其亲属及聘请的律师对作出决定、执行的机关的司法公正性产生怀疑,对犯罪的过分"人性化",有可能造成对被保护的群体失去"人性化"按照法律的人性化原则,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一般情况下警方不会对孕产妇和哺乳期的妇女进行羁押和查处,"她们钻了这个空子,反而肆无忌惮法律的人性化体现在法律的制定中,而非执法过程的随意。

我们如何掌握好法律中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保护,让上述案例不再发生,不让那些真正需要保护的人因为某些钻法律空子的人而取消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以下是笔者就这些案件谈谈此种情况的意见。

二、逮捕的不利后果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不予逮捕,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因为繁衍后代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础。这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是本着实事求是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首先因为被告人在审判前通常是被长期羁押,有的甚至超过其应处的刑期。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本身身体特别脆弱,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充分的营养补给。在看守所内,对怀孕的女嫌疑人即使给予特殊关照,其生活条件也比不上外部,容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其次,怀孕的妇女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和丧失,并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而看守所的警察不是专业看护,碰到医疗方面的紧急情况未必能及时作出适当反应。

再次,对于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如果将婴儿一并关起来,显然涉嫌非法拘禁该婴儿--即使是婴儿,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如果将母子分开,则婴儿将无法得到母乳。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合适最需要的,没有母乳,也可能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

三、不逮捕的不利后果

(一)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被取保侯审或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有脱逃的嫌疑、有干涉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予以逮捕。可见,逮捕在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干涉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方面,效果甚佳。

一方面,可能导致嫌疑人脱逃,甚至继续犯罪,危害社会。《刑诉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对应该逮捕的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女嫌疑人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强制力度是不够的,嫌疑人如果有意脱逃很难控。

另一方面,有可能给了嫌疑人干涉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的机会。嫌疑人如不执行逮捕,和他人见面、交流就相对容易,容易造成嫌疑人与他人翻案、串供、毁灭关键证据之类的种种。

(二)对司法部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非常不利。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因怀孕或哺乳而不逮捕,还易造成有的犯罪分子故意以怀孕逃避打击。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案例。

四、孕妇犯罪是否逮捕的建议

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场所是个特殊的场所,被羁押的人员形形,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对于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确实不是很适合。在同时具有法定应当从重和法定应当从轻相反量刑情节的情况下,就存在从轻情节和从重情节在量刑方面的平衡问题。 刑法的任务是要保护人民大众,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人。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我们在人道主义的同时,对于某些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决不能姑息。

上述的特大孕妇盗窃团伙案已经在拱墅法院审理终结。一共25名(孕期、哺乳期)妇女分别被判刑,刑期最长的被判了11年6个月,判决已生效。拱墅法院对其中19名罪犯集中宣布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这19名罪犯中有15人都居住在湖南道县。为确保她们能顺利到达其居住地公安机关报到,2011年8月15早上8点,拱墅法院协同拱墅公安分局,乘火车把这15名罪犯押往其居住地公安机关落实暂予监外执行的措施。这个案件的处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对待孕妇犯罪的模板。

根据新刑诉法规定,明确了"有逮捕必要"的情形。依笔者愚见,就孕妇是否需逮捕应当考虑以几种严重情节:

1、屡次以怀孕逃避打击。这一条是为了防止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钻法律的空子,故意屡屡在怀孕时犯罪,以为司法机关对此无可奈何。

2、情节特别严重,不逮捕可能还会危害社会。某些嫌疑人所涉罪行严重复杂,具有社会危害性,在之前如果不逮捕,可能仍会继续危害社会。岂能因为她是在怀孕、哺乳期的女犯罪嫌疑人而放任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3、对于强迫孕妇犯案或者怀孕犯案的,加大打击力度,加重刑罚重量,使那些对保护的妇女的条例不被不法分子用来犯罪和逃避法律制裁的工具。

"法律无情也有情"。立法者在制订刑律惩罚犯罪时,往往也会设身处地为一些确有困难的犯罪分子考虑,保障她们的基本权利,维持她们应有的尊严。最好是做到严量刑宽执行,既能遏制犯罪,又能保护妇女的身体,司法机关在运用法律时,法律的权威不会打折扣。

先哲们曾作出这样精辟的阐述:"法律之情理乃法律之灵魂。"这句关于法律之灵魂的论断,显而易见是建立在情理基础之上的,是法与情的最完美阐释与结合。法则代表人民之福祉,国家之福祉,而情是法得以合法正确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法是有情的,在特定情况下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运用"自由裁量权"和"无罪推定" ②等原则,无疑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合理体现。只有将真情融于检察工作实践中,坚持人性化执法,切实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法相融,才能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黎琳. 运用刑事诉讼诉法第60条第2款怎样做到法情兼顾[M].

[2]龙卫球.中国刑事指导案例与规则 [J]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3]庞德.法律与道德[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张旭. 李永红.刑事诉讼诉法[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行政指导的分类 下一篇: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