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9-14 10:59:17

浅谈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高效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第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怎样构建高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呢?下面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实际浅谈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撰写教学方案时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科学,教法选择得当,教学形式灵活,教学过程流畅。因此要切实开展有效备课,要强调“三备”到位。

(1)备教材: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努力吃透教材,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握住重点、难点,理解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者要与文本对话,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明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要把握知识的网络结构,理清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每一节课的内容必须有概括。一个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生物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3)备训练:有效课堂是重视活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不应陶醉于个人的精彩表演与展示,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知识与能力状况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而应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尝一尝、练一练、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多种活动方式,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活动),去粗取精,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1)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要对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生物概念及相关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支撑生物知识大厦的根基,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生物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与丰富,要及时了解生物学发展的新的动向与成果,将生物学成果与生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打基础要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合起来,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生物思维的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a)给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知识产生过程以核心地位,生物基础知识和知识的产生过程定好位,打好桩。

(b)根据生物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接成“知识网络”,再经过生物思维方法的提练,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2)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的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善于捕捉可用的生成资源——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体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a)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b)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运用生成

(3)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亲历生物知识产生的过程,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必须使学生真正有机会经历“生物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感悟生物知识的生成,并能够用生物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生物知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素质... 下一篇:有效处理“解决问题”中策略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