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轻负,让学生轻装前进

时间:2022-09-14 10:20:47

高效轻负,让学生轻装前进

兰州市五十一中:高效课堂“121”大步向前迈

在这暑气慢慢消退、凉意渐起的金秋时节,金城学子告别了愉快的假期,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的姿态翻开了学习的新篇章,兰州市五十一中也迎来了新学期特殊的一天——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从2010年我省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兰州市五十一中经过各类学习培训、实践探索,逐渐探索出“121”高效课堂模式,形成“课改”共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也真正达到了高效。对广大师生来说,这次展示活动是一次盘点,也是一次自我检测,更是一次回顾和展望。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开固有的思维限制,走出一条教改的新路子,这是兰州市五十一中上下一致的决心。三年来,该校进行了许多不同层面的培训,内修外研,上下联动,学科培训、通识培训、同课异构、专题讲座、交流学习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为新课程改革起好步、开好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兰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大集体备课等,也为兰州市五十一中高效课堂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十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的方式,由学校领导班子及高一年级组全体教师组成的 “取经团”多次赴堪称陕西新课改的一面旗帜的陕西宜川中学,零距离感受了一个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课堂上听不到老师的“喋喋不休”,学生完全主导了课堂,师生甚至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争论……老师们兴奋地参与到陕西宜川中学的各学科备课组中,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回到学校后,一部分老师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发地投入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中。

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兰州市五十一中校长张德友意识到,课改不再是对过去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修修补补,不再是零敲碎打,而要以“三维一体”为要素,结合实际,从形式、内容、过程等方面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校情,汲取经验走捷径,聚焦课堂做文章,让课改在学校生根发芽,结出“果实”来。

围绕课堂这一主阵地,该校本着理念引领、引导助推、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树立典型、反思提升的原则,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兰州市五十一中高效课堂改革推进实施方案》,提出了“121”课堂教学模式(“1”是指每节课有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是指每节课有20分钟时间教师精讲释疑,引导学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个“1”是指每节课有10分钟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总结、巩固练习、测评拓展),并率先在2011级高一年级的6个班慎重、稳步、有序地推开。“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之舟正式起航。

“121”中的第一步首先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第二天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预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减少了。第二个阶段便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升,老师要控制课堂节奏,只讲重点、难点,留疑给学生。第三个阶段,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现场演讲、讨论、反思……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出来。

为使高效课堂模式能形成长效机制,兰州市五十一中成立了学校课堂教学督导评价小组,学校领导也会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每周固定时间段,分五个学科组,集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并及时将课改情况、课堂教学观摩情况,以高效课堂简报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详细解剖,起到引导助推、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树立典型、反思提升的作用。

“121”高效课堂模式走了快三年,时间给出了答案。

其中产生的变化让人欣喜。一是老师教学的变化,高二年级的物理老师张静玉说:“精讲就要抓住重点,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提有效问题,提关键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己上去讲,错了老师纠正,互动气氛很不错。尤其是每个组的组长,我称他们为‘专家’,组里有问题的同学先让‘专家’解决,然后我再解决。”

二是学生会学了,高二学生郭若男的感受更多,“刚开始预习时不太会找问题,感觉哪一方面都很重要,通过互动方式,现在能找到关键问题,抓住核心;以前班里同学上课不爱发言,全靠老师点名,现在分成小组,发言踊跃的还会加学分,大家都抢着发言,每节课上很多同学都抢着回答问题。我以前在班上的排名是前20名,如今老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一半,自己预习的时间增加了一倍,成绩并没有下降,关键是我认为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

正如这位学生所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兰州市五十一中高效课堂正以骄人的姿态诠释着新课改的精髓,以“121”稳健的步伐大步向前迈进。

兰州二十七中:以课改促进教育梦想实现

新学期新气象。走进兰州市二十七中的课堂,记者亲身感受了这所被兰州市教科所确定为“普通高中‘65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地”的风采,学生们课堂上思辨敏捷、意气风发,教师睿智引领、点拨启发,课堂气氛健康积极、和谐快乐。

在高一(5)班的数学课上,孙志刚老师讲解立体几何的正多面体,与以往课堂上老师的滔滔不绝形成对比的是,孙志刚老师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正多面体模型来。这是该校“65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的成果展示。事前,孙老师将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或预习作业、学案(本节课是制作模型)提前发给学生。模型全是用纸折的,小张同学的正12面体模型尤为精致美观。“我们就从研究这个小家伙来开始今天的神奇之旅吧。”孙志刚老师拿着这个模型讲了起来。由于直观,学生领悟得很快,一会儿学生就掌握了相关知识。“要是按照以往的教法,恐怕要用一堂课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接下来是交流互动环节,各学习小组首先派出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组预习中的疑点或问题,孙老师快速对其作出了鼓励性评价,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疑点和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各组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成为了多元互动的平台。

短短40分钟,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积极的发言、融洽的交流,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2011年4月,兰州市二十七中被兰州市教科所确定为“普通高中‘65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地”。这大大激励了该校师生以课改促教学的信心。

什么是“65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呢?兰州市二十七中副校长蔡青说,这个模式就是“六条原则、五个步骤、三个环节、一个目标”。六条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引导激励,乐学善学;教学相长,以学促教;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引领,张扬个性;简捷明了,便于操作。五个基本步骤:课前预习,合作探究,答疑解难,总结升华,过关检测。三个关键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一个根本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兰州市二十七中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堂好课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经得起推敲;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乐学、善学;学生要学得扎实有效。

高效的课堂应是什么样子?语文老师孙元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认真的学习、广泛的观摩和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把握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上将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谈到今后的发展,兰州市二十七中校长焦宪庆说:“我校‘65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方向是明确的、积极的、稳妥的,是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模式’,它都不是一种教条、一种套路,而应该是一种支撑,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去完善它、发展它,需要统一模式与个性相结合,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它。坚持把课改推向深入,以教育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的教育梦。同时也期待课改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景观。”

上一篇:山村学校的守望者 下一篇:书法教育 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