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之运用

时间:2022-09-14 09:53:27

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之运用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从宏观上说,阅读是有法而无定法;但从微观上说,学生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运用几种阅读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法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阅读教学方面看,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主题不同而体裁相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法来了解内容,揣摩技巧。如课文《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反映的主题却不同。前者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同是写人,都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能学会辨别,抓住特点,培养能力。

二、求解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求解法阅读。这种阅读的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学生会不知所措,产生畏难情绪,丧失求解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引发讨论,这就能促进求解法阅读的较好进行。

在教《田忌赛马》中,可以提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一是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二是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三是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地调换马出场的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竞争中,胜败的因素不光在物质条件上,方法策略也起重要作用的道理。

三、质疑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在提问上存在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不能笑其肤浅简单,挫伤他们在阅读中质疑的积极性。

质疑法阅读,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到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大到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教学《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的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知晓: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质疑法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其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法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如同钻进了“八卦阵”,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拨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四、创造法

如果说,质疑法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法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赛一次马,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再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展开创造性思维:有的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他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发问一句:为什么小扬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结局,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结局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据此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对比联想,不难得出新时代好于旧时代的结论。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不用解说,自晓其义。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选取最佳的阅读方法,专心致志、自立自主地去阅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浅析格劳秀士关于社会契约论的“国家”思想 下一篇:闲闲瓜瓜文文位居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