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通货膨胀发生的财政政策选择

时间:2022-09-14 09:36:29

预防通货膨胀发生的财政政策选择

摘 要:2011年末物价总水平虽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抑制,那么2012年的物价水平是否趋于平稳,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否存在?我国的财政政策将何去何从?本文通过2012年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潜在原因分析,提出通过财政政策预防2012年通货膨胀的建议。

关键词:预防;通货膨胀;财政政策

作者简介:商丽景(1979-),女,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贾瑞峰(1973-),男,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F812.0;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5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7-02

2011年我国的CPI经历了高速上涨,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物价水平的上涨。2012年的我国的CPI将呈现何种走势,我国的财政政策应该何去何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2012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2012年诱发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粮食价格趋于平稳,非食品作用凸显

中国已经经历了从2004—2011年粮食连续8年的增产,国内粮食储备充足。2012年中国如果没有较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即使气候中等或中等偏差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也不会出现短缺现象,可以预知2012年中国粮食价格不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有可能呈整体回落的趋势,甚至个别粮食价格还将下跌,比如玉米。因此,食品将不再是推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2011年,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如加工维修服务、家庭服务、服装价格等均创历史新高。这些非食品价格上涨均与人力成本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2012年,随着食品价格趋于平稳甚至下滑,而非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更为复杂,由于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出高位震荡的局面,震荡幅度可能比2011年更加剧烈。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价格高位运行,下半年铜、铝、锌、铅等基本金属以及原油、农产品等价格全面震荡下行。而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由于受国际情况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上涨预期。比如原油,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伊朗局势紧张,如果爆发战争,那么国际油价将直线上升,有可能远远的高出2011年国际油价;2012年初,铜价涨幅达到8%;主要受到印度政局的影响,铁矿石也维持在较高的价格;原油、大豆的价格也在高位运行。而我国对铜的进口依存度达90%,原油和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达50%—60%。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必将对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形成一定的压力。

(三)外汇占款将会减少,货币供应机制发生变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11年前9个月外汇占款持续增长,但从10月份开始外汇占款余额出现下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12月份。2011年10月末,我国外汇占款总额为254869.31亿元,而9月末为255118.23亿元,10月份外汇占款月环比负增长248.92亿元,11月,外汇占款余额减少279亿元,到2011年12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3587.01亿元,较11月末余额减少1003.3亿元。2011年外汇占款的减少,是自2007年12 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2012年的外汇占款是在2011年12月份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还是反弹上升主要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总体上是非常严峻的,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美国经济的低迷、欧洲的债务危机困扰都将导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几率上升,整个世界经济可能进一步下滑。而世界经济的下滑将使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减少。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增量在人民币1.5 万亿元左右,将远远低于2011年的2.5万亿元。自2001年到2011年,我国M2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外汇占款的快速增加,外汇占款占比一度超过了50%。2012年将是我国外汇占款的减少将导致我国货币供应机制发生变化。为了抵制经济的低迷,国家有可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增加货币供给量,仍有可能造成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物价上涨。

(四)通胀预期将推动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一种心理预期,也就是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损失,而预先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准备。通胀预期虽然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对通货膨胀有了预期,那么他们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比如,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些产品的价格会快速上升,那么他们就会将存款从银行提出,去购买产品,从而达到保值或减少损失的目的。人们采取的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造成社会商品价格的继续上升,从而加剧通胀,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螺旋上升。2011年物价持续上涨,消费者和投资者对2012年的物价只会看涨而不会看跌,从而形成通胀预期,这种通胀预期的存在将严重威胁到2012年的物价水平稳定。

二、2012年采取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主要使用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十分理想,需要财政政策与之进行配合来调控经济的运行,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

(一)化解物价上涨与外汇增加的矛盾需要财政政策介入

如果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就说明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发生了过多货币追逐较少商品的现象,从而导致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因此,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影响货币的供给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目的。而现实是我国的外贸盈余逐年增加, 中央银行为了吸收过多的外汇供给,就需要不断的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矛盾境地,调控物价水平的作用降低。这就需要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共同解决我国外汇盈余和物价上涨的矛盾。

上一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的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