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师生关系例话

时间:2022-09-14 08:02:02

高效课堂背景下师生关系例话

摘 要: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和必然。在师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合作、责任、平等,越来越不容忽视甚至轻视,教育教学的实践要求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决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师生关系的内化过程中,特别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师生关系是在构建“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关系。通过这种教学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乃至高效的学习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缺乏专业工作的技术与技巧,则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倘若没有师生关系为基础,则甚至有可能失去提供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机会,更无从谈及教育教学效果,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李想,2012年就读于安定区西巩驿中学高二(三)班,性格较孤僻,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同学对他的反映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和同学能和睦相处,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也有人认为他性格古怪,说话尖酸,容易伤害人。班主任认为李想学生自尊心太强,不能客观、公允、正确地评价定位自己,经不起挫败,课堂上爱和学生说话,打闹玩耍,课间时又一个人静静地闲坐。他的学习智力应该没有问题,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学习。笔者有缘在2015年10月25日见到这一学生,有一段谈话是这样的,当时就引起笔者的注意。

笔者问:“作为高二的学生,你心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看待家长和老师对你的期待?”

李想:“跟你这样说吧,你不认识我,我不了解你,说完话,一拍走散,说实话,其实我们学生大部分人心里啥都没想。”

笔者问:“我们包括你吗?家长和老师对你不是好吗?”

李想:“他们说去呗。说得再多,一句没有听进去。不过有时候想,他们说的有道理,只是我有点儿听不进去。”

笔者问:“既然道理你懂得的话,现在何不努力一把,将来有所作为,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

李想:“你说的和家长、老师说的一样,道理我懂,就是我做不了。”

笔者问:“你刚才说的是‘有点儿听不进去’,说明你心灵深处还是渴望自己能成功。为什么又说是‘做不了’呢?你能告诉我具体原因吗?”

李想:“家长或有的老师一说话,我就烦,没有办法。”

说到这里李想同学只是笑,看得出来,他还有许多话藏在心里。

后来,笔者发现像李想一样的学生在西巩驿中学不是个例,李想同学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思想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恐怕更多的是心理原因,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教育辅导。

最初,笔者尝试着和李想同学通过书信交流,以期沟通,后来证明效果不错。有一次笔者这样写道:

我们距离会宁不远,都知道会宁学生的“苦学”,实际上并不知道怎样“苦学”。“苦学”不因苦而废,却因苦而有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定向器。当一个人在跌倒的时候,理想是搀扶你起来的强有力的力量;当一个人倦怠的时候,理想是唤醒你的充满爱意的声音;当一个人迷茫的时候,理想是你前方的路标和灯塔;当一个人陷入情感的纠结的时候,理想是那一缕清新的空气。我们出生在这穷乡僻壤,不是我们的错。可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改变我们的命运。而能改变我们命运的只有知识。

有了高远的理想,其次,就是我们要有足够的等待理想开花结果的忍耐力。

有了理想,我们往往以为理想很容易会实现。但是,理想却不易实现,要么我们会懈怠,要么我们会埋怨,要么我们会放弃。于是,理想便与我们渐行渐远。说到底,是我们缺少等待的忍耐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这种忍耐力。

有良好的行为,未必有良好的结果;有错误的行为,却是必然有失败的结果。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风云、雨露、霜雪;有灯红酒绿、清风明月、刀光剑影;有甜蜜美好、青涩苦恼;有踌躇满志、消沉畏缩;有平途、坎坷。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轻易说放弃,因为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能创造人生的意义。我们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失败、不甘于自己的父母受辱蒙羞、不甘于自己受苦受累。我们每一个人是自己的,是一个体;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只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那么我们就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就敢于承担自己肩上的那一份责任。每一天,就让美好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之窗,因为我们渴望良好的行为;每一天,就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之田,因为我们渴望理想的实现。

努力是痛苦的、失败是痛苦的、懊恼是痛苦的、后悔是痛苦的,既然都是痛苦的,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选择,就让努力的痛苦时时伴随我们前行。有时,我们会被努力的痛苦所吓倒,认为人生是甜蜜而美好的,人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可是当我们离开努力的痛苦的时候,却要承受别的更大的痛苦。失败、懊恼、后悔的痛苦往往大于努力的痛苦千百倍。我们不愿意大于努力痛苦的失败、懊恼、后悔的痛苦时时折磨着我们。如果是那样,理想就不会照进我们的心灵。理想自然而然会与我们渐行渐远。

努力、奋斗,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激励着、坚守着,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在努力的同时,我们学会忍耐,相信理想会照进我们的现实;在奋斗的同时,我们学会忍耐,相信理想会与我们渐行渐近。

“苦学”,难与易,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坚守理想的信念,说难亦易;放弃理想的信念,说易亦难。

书信的交流沟通,实际上就是心灵的碰撞,其中理解是基石,表达是内心情感的释放与宣泄,尊重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友情延伸的坦途。其后,笔者多次和高二学生书信往来,双方获益都不菲。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笔者就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做过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使用谈话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参观法、集体讨论法、行为改变法。最后,笔者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愿意和同仁们商榷。

首先,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犹如两个人一起划船过河一样。如果将划船到达彼岸比做教学目标的实现,则不难想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主动寻求改善学习目标与教师适时提供学习帮助的方向趋于一致的情况时,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而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愿意接受教师的价值影响和力所能及的帮助时,新的教学模式才可能顺利完施,教学效果才可能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无论是2001年秋季开始的全国新课程改革,还是2007年秋季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可以说,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重构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领者、合作者、推动者,旨在建构新的教学课堂,建构新的师生关系,以实现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全面健康地发展。

其次。师生关系是一种责任关系。师生关系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第二,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三,教学目标的设定,包括教学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因此,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师生双方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感、一种理智。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课堂教学活动寻求学生每一时段的发展开始,关系的展开紧紧围绕一个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实际上,师生关系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实,即使实现了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也不会随之结束。师生关系与其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明显区别,由于教育教学的任务,在师生关系中必然涉及双方情感的互动与精神层面的交流,又必然涉及学生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心灵碰撞。教师理应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责任,更积极、主动,从而创造学生适宜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职业操守。

再次,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渐趋平等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师生关系有如一个漏斗,在漏斗狭窄的一端,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般师生关系倾向于一致的看法,这些看法通常是被人们普遍认为不符合高效课堂实质的、是不适当的,如:教师的强势灌输;而漏斗越来越宽大的另一端,则是被认为高效课堂实质的一些看法,如平等、合作氛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容易建构起来,当然,我们不拒绝追求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2012年开始,安定区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把打造“三名工程”(三名即:名师、名校、名校长)和试点尝试“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效课堂渐入校园、深入师生之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师生关系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师生关系,只能是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获益并发生改变的基础,是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内化过程越来越重视这样几个方面。

1.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与传统教学中学生地位和作用经常被忽视、受被动不同,教师要以尊重与接纳的态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更加信任和开放,可以减少学生自我防御和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愿意进行课堂内外的交流与探索,并尝试新的问题思考和学习行为模式。

2.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对学生完全地接纳,对学生来说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发生较为彻底的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当学生在“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始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时候,不但减少对自我的怀疑和困惑,甚至是否定和排斥,从而缓解对学习的厌倦,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自己的认识,不再只看到自己的厌学,开始学着教师的态度尊重和重视自己。学生学会全面审视自己,无疑有益于提高自尊心。自尊心提高了,学生自然乐于学习。

3.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学生处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最初可能仅仅是为了取悦于教师而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变化常常是暂时的、被动的。但是,学生一旦出现变化,往往就很容易使其体验到因为一点改变取得不小的进步或成功,教师要抓住机会促使学生的这些改变固定下来,成为持久的、稳定的改变。

4.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主动学习本身有三重含义:其一,意味着学生承认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需求进步的动机;其二,意味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始重视体验情感熏陶、获取知识经验并分享人生乐趣;其三,意味着学生为自己主动的选择负责任,愿意承担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作为小组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以看出,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感。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没有做好自我探索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即使是意愿为其提供学习准备,也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要言之,教师作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有责任使师生关系建立在信任、温暖、真诚的基础之上,并积极推动师生关系向有利于实现学生终身目标的方向健康发展。

上一篇: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信息化手段在《空乘化妆技巧》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