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4 07:14:57

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自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试点城市取得进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保障对象界定模糊、制度的受益率低、缺乏与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的衔接等。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界定保障对象、三项制度衔接、加大宣传力度等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 保障对象 受益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政府和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以及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涵及现状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内涵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为参保对象,以居民个人(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按照自愿的原则,重点为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大病医疗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2007年试点2010年在全国铺开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制度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也稳步增长。据卫生部2010年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参保人数从2007年的4 29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9 472万人,参保率平均达到90%左右。

二、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对象界定模糊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文件,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乍看覆盖范围广,保障对象很明确,但细究起来,保障对象是模糊的。它对非从业城镇居民没有统一的界定,尤其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城市农民工及其子女这类较为特殊的群体是否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没有明确界定。

(二)制度的实际受益率较低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以来虽然覆盖面扩大了,参保率也有所提高,但该制度的实际受益率是比较低的,一般在20%左右。比如山东济南市受惠率仅为15.56%,80%以上的参保人员无法享受保障待遇。福建省有21.83%的居民享受过医保待遇,而78.17%的居民基本没有享受过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满足大病医疗需求的,但生病住院的人毕竟是少数,只有少数人受益却能影响到制度的参保率甚至可持续发展。

(三)参保的可持续性弱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参保率逐步提高,但可持续性弱。原因如下:一是自愿原则的规定。国发[2007]20号)文件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自愿原则,也就是说,愿意就参保,不愿意就不参保,这就会出现年老的、易患病的等群体愿意参保,而自认为年轻、健康的群体就不愿意参保,可称之为“逆向选择”。另外,贫困群体由于受到收入的限制也决定不参保,因此不愿意参保的这些人就没有进入制度之中。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相关部门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不深入,导致有些居民因不了解政策而没有参保。三是存在一小部分参保但又退保的群体,比如因忘记缴费导致缴费中断而退保;因缴费水平提高再加上之前缴费了但从未受益过而不愿续保等,缺乏连续参保的激励措施。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参保的可持续性。

(四)缺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保及新农合之间的衔接措施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共同构成了覆盖我国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但各项制度分块运行,制度之间不能有效衔接,造成了参保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区域间的流动。现在,社会流动性较大,有些人的身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今天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明天就可能失业;今天是农民工,明天可能要回农村当农民。另外,三项医保制度的职能又分别由社保、卫生、民政等部门分管,参保人因身份变动而继续用同一账户参加其他医疗保险项目是不现实的。因此,很难保证参保的连续性,也打击了这类群体参保的积极性。

(五)政策宣传不够

从总体来讲,各职能部门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社区宣传不成体系,如在张贴栏里贴张“致居民的一封信”就算是宣传,而网络信息系统更新缓慢。多数居民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获得一些零散信息,尤其是对参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对福建省的调查发现,54.51%的居民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31.09%的居民了解大部分,知道有哪些人可参保;仅6.91%的居民了解得比较全面,知道如何办理参保登记及报销手续。

三、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明确界定保障对象

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医保的覆盖范围不能仅仅包括非从业居民,也要向目前难以参加职工医保的非正式部门就业人员开放。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及其子女都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有了清晰的界定,参保者及其家属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待遇,这样在各地就不会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而将部分群体排除在外。

(二)改自愿参保为强制参保

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想办法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参保,而且终身参保,显然自愿参保原则无法实现,如果改自愿参保为强制参保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和退保问题。此外,贫困群体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请减少或免除缴费的形式参保,避免其陷入因病(尤其是大病)致更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实际上社会保险固有的强制性特征就应该强制所有制度覆盖对象参保。

(三)提高并优化政府补助标准

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中,政府财政补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参保率可以通过降低参保人的缴费标准,尤其是成年人,这就需要提高政府财政补助标准,同时提高医保待遇如增加门诊报销额度、提高报销上限额度等。在非从业居民中实际上大多数是收入较低者,通过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对其进行经济刺激无疑可以提高参保的积极性。此外,要优化政府财政补助标准,可根据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划分等级标准,使中央财政有差别的划拨补助款,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与地方财政的支持能力结合起来。

(四)建立健全三项医保制度的衔接与整合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缺乏有效的衔接,且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衔接与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保、卫生、民政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制度,使其适应城镇居民工作岗位、身份变动频繁的特点。应建立起跨区域可以转账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身份、工作地点发生变化,账户可以迁转,各地衔接,一旦缴费就随人流动、终身拥有,而且能一卡通用。

(五)加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需要加大力度,如前所述,政策实施以来,仍有较多居民因不了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而未参保。除此之外,宣传也要有广度和深度,既要阐明政策优势、特点和适合人群,又要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好处和参保、缴费、报销的程序,也要宣传如何看病如何选择医院等跟参保人能享受医保待遇相关的所有信息,使居民能全面透彻的了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尤其是在能保证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可以减轻个人负担,能让参保人确实感受到实惠,有良好的政策预期。

参考文献:

[1] 李丛等.北京、上海、广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比较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1.8

[2] 刘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济南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0.6

[3] 苏映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问题实证探讨――以福建省试点城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 朱俊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比较制度分析――基于东、中、西部3省9市试点方案的比较[J].人口与发展,2009.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RS-2011-2021。

作者简介:曹佩琪,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谷晨,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上一篇:浅谈破产矿区的社区管理与建设 下一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消费需求的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