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4 06:10:25

水稻早衰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水稻乳熟期发生剑叶枯黄、叶尖枯死的早衰现象较为普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在徐市镇水稻田的调查表明,17%~22%的水稻面积发生早衰,减产15%~28%,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水稻成熟期进行预防,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寿命,能起到十分可观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水稻 早衰 原因 防治

1.水稻早衰原因

1.1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

1.2栽培措施不当。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块,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

1.3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1.4土壤因素。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乳酸、过量的Fe2+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

2.水稻的早衰现象

早衰有生理性早衰和病理性早衰2种。生理性早衰主要由水稻生长环境不良和品种自身特性所引起;病理性早衰主要由纹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引起。水稻早衰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其特征为:早衰稻株严重时叶色枯黄,叶片尖端灰白色,薄而弯曲,远看一片焦枯。根系生长衰弱,在土壤通气性差的田块还有黑根发生。

3.防治方法

3.1改良土壤。(1)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修建排水工程,加强和创造渗透条件;(2)大量增施有机肥,提倡种植绿肥、稻草回田;(3)对粘质田加砂、砂质田加泥。

3.2栽培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宽行窄株可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3加强田管。水稻生育前期,采取合理浅灌,提高水温,排水晒田,及早中耕追肥等措施,都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发生新根;正常天气,抽穗扬花及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促进成熟。对于土质粘重、通气性差的田块,一般宜采用间隙灌溉,即灌一次浅水,2~3 d自然落干,湿润1~2 d后再上新水,以解决水气矛盾。科学施肥,强调控制施肥总量,讲究分施技巧。根据施肥水平试验结果,产量12 t/hm2水稻的施氮量为229.5 kg/hm2,相当于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为1.9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按此指标,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接力肥和促花肥分施,氮肥按3∶3∶1∶2∶1作基肥、促蘖肥、平衡肥、促花肥、保花肥分施。降低基肥中的施用比例,适当增加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提高水稻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保证充足的“源”,为籽粒灌浆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能起到后期防早衰的效果。

3.4培育壮秧。大力提倡推广旱育秧,稀播匀播,施足底肥,加强管理。旱育秧与水秧相比,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延缓水稻功能叶衰老,促进后期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和同化产物的积累及运输。

3.5使用生长调节剂。在水稻抽穗10%、50%和80%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腐殖酸2~3次,能延缓功能叶衰老、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3.6病虫害防治。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5%使百克2 000倍液浸种24 h;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区,或水稻在抽穗扬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5~7 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用30%爱苗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

上一篇: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下一篇: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优质绿色超高产栽培技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