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排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探究

时间:2022-09-14 04:53:22

我国农村排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探究

摘 要:针对我国农村排水系统的现状,从农村污水水质和水污染源的特点,以及农村排水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新农村排水系统应从长远规划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政府应从管理模式、技术准则、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环保意识提升这几方面改革调整。

关键词:农村排水系统;规划与管理;农村生态环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仍然是农业。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而水污染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我国农村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起步晚,水污染的治理缺乏系统性[1]。2004年以来,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村水污染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合理完善的农村排水系统,而农村有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排水系统和管理模式,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城市的排水模式。

1 农村水污染现状

1.1 农村污水水质特点

农村水污染是指在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一部分污染物质如垃圾、污水、畜禽粪便和残留农药化肥等,由于降雨径流冲刷以分散和微量的形式进入周围的地表及地下水体所引起水体的污染;农村水污染具有数量大、分布广、治理难、种类多等特点[1]。农村水污染主要由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水两部分组成。洗涤用水和厨房用水是农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中COD和BOD5差别较大,范围一般在350~770mg/L和200~400mg/L之间,可生化性良好,SS、TP、TN、pH等指标与城市生活污水差别较小[2]。农业水污染则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导致周围水体的污染,这主要是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其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总氮和总磷等。

1.2 农村水污染源特点

农村水污染源主要为非点源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因降水或灌溉过程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或地下水渗漏等形式进入周围环境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其污染形式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中养殖业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特点为来源分散、成分复杂、随机性、潜伏周期长。

2 农村排水系统现状与问题

2.1 排水系统特点

我国农村现在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大多数地区无统一规划和管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样的排水系统不足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间歇性强,排放量少且分散,收集困难;排水设施缺乏,只有少数乡镇铺设有排水管道,且多为雨污合流制;大部分村庄均采用明渠,少量采用明沟盖板形式,污水任意排放。而且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致使污水漫流,严重影响环境。我国农村污水排放主要形式有:直接洒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由地下管线排入河道。

2.2 排水处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低,设备不配套或不完善,工艺选取不合理,建设水平低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与运行滞后于新增加的污水量,主要处理手段为修建标准化粪池。另外,农村居民住宅居住分散,环保意识薄弱,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短缺,政策不健全和缺乏相应标准支持,无健全的管理体制。

3 农村排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3.1 排水系统的规划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发展为未来集聚化发展的农村社区。这样对排水系统的规划也要有适当高的标准,并且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是农村排水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不具备建设雨污分流体制的经济能力,也应从长远规划,先建设污水管网,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有余地,最后逐步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城市新区靠近乡镇,一般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周边的农村应与城市新区的排水系统相协调,采取雨污分流制将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如果农村地形坡度较好,雨水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近期对于天然降水可以沿地面自然排放或采用造价较低的明渠收集、输送与排放。

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周围水体情况、污水种类、污染情况等来确定,主要分为以下3种布置形式:直排式、分散式、集中式。直排式布置多用于雨水排放系统;分散式布置多用于场地起伏不平或需要按用地功能进行不同的排水处理;集中式布置多适用于布局紧凑,农村建设成连续性带状或环状布置时,通常将污水集中处理,这种布置便于发挥规模效益,占地少,节省基建费用和运行管理费用[3]。

3.2 排水系统的管理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活排水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从设施规划、资金投入、建设运行与维护、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强化政府职责,加强政策法规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2.1 地方自治政府直接管理。各个地方政府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由各地方自治政府统筹管理、运营辖区内的农村排水系统。

3.2.2 加快研发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污水排放处理技术。首先,开发的处理技术应尽可能满足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其次,我国农村地区大多不富裕,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技术。

3.2.3 尽快制订农村生活排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排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应针对农村生活排水的水质、水量特点,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现有分散和集中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有效的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技术、设备和集成模式,提出农村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分类指导工程设计建设[4]。

3.2.4 升级产业结构,深化企业环保理念。要切实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就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少的产业,以便促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定期对乡镇企业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企环保意识。

3.2.5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节水与环保意识。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提高农民节水意识的难度较大。因此,要加强宣传、普及节水知识,调动广大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在农闲时间采用多种生动的宣传方式,向村民讲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人们尽可能地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重视垃圾的集中堆放,避免随意倾倒。

4 结语

我国农村条件千差万别,农村水污染问题严重,如何有效解决农村水污染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标准和技术准则;同时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处理效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并且要考虑管理、投资和运行方式有效和费用合理。在水污染控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既要有政府的主导,同时也要加强群众的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污染控制设施真正在农村发挥作用。(收稿:2013-07-10)

参考文献

[1]许咏梅. 从农村用水现状引发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5(2):79-80.

[2]李先宁,吕锡武,孔海南.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J].中国水利,2006(17):19-22.

[3]袁启宏. 普陀区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对策建议[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5):145-146.

[4]兰虹,等.上海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4):5-12.

作者简介:辛颖(1987-),女,河南巩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水环境模拟与污染评估研究。

上一篇:“风声”效应 下一篇:“心术”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