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供求关系的二分法问题初探

时间:2022-09-14 04:35:0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供求关系的二分法问题初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在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以及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价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上,人们就合理的规划标准却没有达成共识,规划方法多样。本文试图根据开放空间的功能确定出规划方法的本质价值取向,即社会服务的需求满足、和自然价值的保护供应。并提出在历史的开放空间规划实践过程中存在供求关系的二分法现象。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 供求关系, 二分法

Dichotomy Phenomenon on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Planning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city open public spa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atisfying the growing social service demand, and in protect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However, people don’t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reasonable plann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vid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open space functional to kinds, namely, social service requirement and natural value of protect supplie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at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 dichotomy phenomenon exist in the in history of open space planning practice process .

Key words:open public space,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dichotomy phenomen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今,我国城市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结构与空间形态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城市规模扩大,空间结构重构带来的转型契机,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大量建设与发展。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形态与结构。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市民意识逐渐增强,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公共空间中所发生的公共行为正在形成类似于西方“市民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新构成。公共空间正是这一新构成展开、发展的容器,城市社会的各种组成部分在公共空间这个容器里持续进行着相干反应,催生出丰富多彩的城市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剧增,造成了地域性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危机,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发展。公共空间系统的构建需要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景观、绿化感受,同时,将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加以保护,可以有效维护,并最大程度体现城市的山水资源。从这一点看,公共开放空间是保护自然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尽管开放空间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关注。很多国家把开放空间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开放空间的规划方法多种多样,甚至在合理的规划标准,我们都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决定规划方法的价值观的研究。

2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定义和功能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学者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各异的阐述。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认为开放空间就是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和土地所有权、大小、使用方式和景观都无关。林奇在此强调的就是开放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和社会性[1]。C亚历山大则认为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地方,均可以称之为开放空间[2]。这里突出了人们对于开阔的场所或景观的视觉感受。H塞伯威尼把开放空间定义为: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这种解释偏重于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R都波则认为开放空间就是可阻止城市蔓延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能提供舒适的居民生活、维护公共卫生、提高生活品质的空间[3]。

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主要包含开放空间的公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因此由开放空间的概念可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是多样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娱乐游憩和其他社会服务,二是保护自然价值。

3开放空间开发和保护供求的二分法

由开放空间不同功能决定的不同规划目标导致开放空间公共规划有两个相对立的方法。第一个——规划师和地理学家类型——关注人类游憩、康乐设施和环境质量需求的满足。这些需求由开放空间类型——接近城市和大都市或在城市内部的大部分花园和公园决定。另一个——生态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类型——开放空间作为保护现有景观和自然资源的一种手段。这两种方法可以看作“需求方法”和相应的“供应方法”。

3.1社会服务需求满足法

随着闲暇游憩活动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就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户外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部分的这种需求如:运动、游戏、赏景、交友等都是在开放空间得到满足,尤其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开放空间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年龄组群,年轻的父母,残疾人,文化差异等)的需求。游憩规划解决如多少,什么类型的以及在哪开放空间是需要的之类的问题。

因此,满足社会服务的开放空间规划涉及到关注用户需求的参数,如开放空间的尺寸和空间布局,潜在用途和活动之间的兼容性,特殊需求的可达性、可见性和适宜性。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提供游憩服务的规划常常带来许多方面的附加值,其中包括风景(如绿化城市环境)、心理(例如接触自然,归依感和自由,放松和释放压力)、社会(例如促进社会交流,平等和社会整合、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教育与科研服务(例如为各种教育程度的学生和研究者学习和探索提供各种各样的环境)、融合价值观和道德的态度(例如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4]。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是开放空间所提供的服务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像这种把开放空间看作是一个服务提供者的观点认为开放空间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服务功能所带来的好处。

3.2自然价值保护供应法

包含自然价值的开放空间是那些影响规划和保护的独特特征。一方面,自然价值存在于内部复杂动态的生态系统中,经历着持续演化的过程,这过程受外界环境改变的影响。干扰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或损害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生态学的知识在涉及到干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可能后果的不确定性方面仍然不完善。另一方面,许多自然资源为社会提供的生态的(如自然过程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例如净化空气和水的质量、改善地方小气候)服务,这被认为是生命维持系统[5]。这类服务体现间接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我们不完备的知识体系使得我们无法将这些经济利益量化。

保护规划涉及诸如保护哪类自然资源免于发展带来的干扰以及如何管理的问题。依据景观和生态系统元素的完整性、稀缺性、多样性、易损性和唯一性等参数设置优先保护的对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密集区的自然环境由于长时间的受到人类干扰和发展的累计退化影响,使得以保护为导向的规划可能证明是令人不满意的。 保护规划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功利主义的一种方法,即强调需要保护一定程度的自然资源和过程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效益和服务。然而,许多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信奉一种基于道德伦理的方法,声称自然价值(尤其是像动植物的非人类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权利应该得到考虑,不管它们对社会是否做出贡献。将这样的道德方法嵌入土地利用规划使得规划标准的确定更加复杂化和深化。

4讨论

根据“需求方法”,开放空间设计意味着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因此,应该紧密围绕目标人群的主要属性——它的规模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价值观和偏好、住宅分布和密度(自然环境的某些属性可能也要考虑,如地形影响可达性)[6, 7]。另一方面,“供应方法”依赖现存自然环境的视觉上的、生态学的和空间属性,保护高品质的自然和景观价值[8]。供求方法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是上面所阐述的开放空间的游憩和保护功能之间的差异及其规划原则差异的概念上表述。表4.1通过一些规划原则的影响因子来证明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9]。

表4.1 供求规划方法比较 Tab.4.1 Supply and demand planning method

5总结

今天,是一个多元价值观建立的时代,各种社会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规划领域,相关理论和方法也被规划领域所接纳,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和规划走向多元价值观[10]。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的空间子系统之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形成系统整体的观点,追求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功能综合,即寻求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开发与保护的供求关系间的平衡,达到在保护自然价值的基础上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Linch, K., 城市意象. 1985,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扬盖尔与拉尔斯吉姆松,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 2003,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M, T. and I.A. C., open space planning models: 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81(1-2): p. 1-13.

[4]. 吴伟与杨继梅, 1980年代以来国外开放空间价值评估综述. 城市规划, 2007(4): 第339-357页.

[5]. 高原荣重, 城市绿地规划. 1983,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丁圆,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原点——公众参与型设计手法的探索. 北京规划建设, 2010(3): 第229-235页.

[7]. 王发曾,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人文地理, 2005(2): 第1-9页.

[8]. 张虹鸥与岑倩华, 国外城市开放空问的研究进展. 城市规划学刊, 2007(5).

[9]. 任晋锋, 美国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的发展. 国外城市规划, 2003(3): 第236-242页.

[10]. 余琪, 现代城市开放空问系统的建构. 城市规划学刊, 1998(6): 第49-56页.

作者简介:张圣红,女,1988年7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10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上一篇:浅析大型商场的火灾原因及其危险性 下一篇:浅谈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