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09-14 04:26:54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SAS、SDS评分、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4.5±10.2)、(36.8±11.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为(45.9±11.4)、(48.9±12.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6.7%(23/3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作用积极,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于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手术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室护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1]。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10~75岁,平均(42.0±2.6)岁;根据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15例、泌尿系统手术8例、骨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0~78岁,平均(43.5±3.0)岁;根据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12例、泌尿系统手术10例、骨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检查,保证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符合手术操作指标,保障手术顺利完成;(2)手术室手术器械与急救物品的准备;(3)术前基本健康指导,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清洁、麻醉、选择等各项事宜;(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保障手术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1d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时应语气温和、热情、态度诚恳,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事宜。若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可通过照片、宣传手册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让患者对手术室有一定的了解,交代患者注意休息,术前在家属陪伴下进行身体清洁,为手术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2)术中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摆放适宜的,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使得手术室环境适宜。在进行麻醉时,需向患者进行麻醉介绍,交代患者不要紧张,若需留置导尿管,则应保证导尿管管路通畅。手术过程中需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保障患者手术可顺利完成。(3)术后护理。当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以温水擦去患者切口周围皮肤上的血渍,及时为患者穿好衣裤,避免患着凉。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等待患者苏醒,后可将患者移至病房。病房内护理人员对于手术成功患者可向其宣告手术已顺利完成,使得患者能够安心。若手术还需进一步完善,则对患者进行鼓励,同时给予患者相关术后指导,协助患者家属完成相关准备事宜,以保障患者可获得优质的临床护理。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其中满意率由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巧等指标,满分百分制,以评分>90分视为十分满意;以评分≥60分视为基本满意;以评分<6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与SD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评分均>53分,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下降更显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2.2护理满意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护理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因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十分重视,符合现代人群对于护理的基本要求[3]。虽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明确指出人性化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针对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指导,改善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同时,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护理中,术前访视可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减轻患者内心疑虑,使其更加配合手术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4]。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下降,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秀梅.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5):242-243.

[2] 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9-20.

[3] 倪丽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24-25.

[4] 周晓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97-698.

上一篇:早期脑室分流与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56例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