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推进初中历史新课改

时间:2022-09-14 03:28:52

谈谈如何推进初中历史新课改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新课改推行数年之后,成果巨大,但是对于普通初中来说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难题。本文在对初中历史新课改中教师、学生、理论工作者情况的分析基础上,对提出历史新课改提出了几点建议,思考使普通中学在推进新课改的道理上进入良性循环的方法。

关键词:普通初中 推进 新课改

新课改的推行已经有数年了,整体的运行情况是令人欣喜的,新课改的理论在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推广开来,已经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数量巨大的成功范例。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新课改潮流不可动摇的今天,理论界与实践界都认为现今新课改的推行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有部分理论工作者认为,部分教师固守旧有模式,对推行新理念缺乏热忱。相当部分的教师则认为,理论界层出不穷的理论看似先进却不具可操作性。这种争论在初中历史科的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双方之间的这种分岐已经成为当下新课程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必须优先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如何在普通初中找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扎实有效的推进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结合笔者的任教经历,提出几个意见与诸位行家探讨。

一、加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简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理念一直提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鼓励教师对教材内外的知识进行重新的优化组合,教材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这给广大的基层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自。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极高极高的。教材之所以能被编定下来,是经过众多的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才最后编订成册的,错误,疏漏和不科学的成分固然存在,但是在一套教材当中,数量并不会太多,因而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能发现并作出整合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多多学习借鉴他人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而笔者认为,在普通中学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应该主要放到“简化”两个字上面来。普通中学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薄弱,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如果越整合越烦琐,就等于是加重学生的负担,那不如不要整合,甚至对于课本上的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不讲,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可能又有教师会提出疑问,现在的教材内容本身就经过简化,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补充知识,如果反倒删简的话,会不会让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所缺陷。笔者认为,删简必须严格依照一个标准,那就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课标上有要求的,必须要给予保证,课标上没有的,完全可以大胆的放弃。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有关隋唐部分的教科书中花费一目的篇幅在描述唐朝长安城的繁荣,但是课标上并没有作出要求,所以笔者将这部分内容舍弃,将多余的时间用以补充唐朝时发生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拿几个版本的教材加以对比,找出那些不是每一本教材都加以描述的内容,如果这部分内容不具趣味性,也可以完全予以大胆放弃。

二、常规教学手段推陈出新

武侠小说当中描写高手过招,互相之间的招式不能用老。同样的道理,在普通初中,教师不可能像某些课改呈现出的结果一样,天天搞社会调查,历史话剧表演之类华而不实的活动。更多的还是要在常规的教学手段中求新求变。

1、巧设情景中的悬念,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评书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人爱恨交加,是评书魅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很多的老师都非常注重在一节课的导入当中设置悬念。其实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也可以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承上启下。而在一节课的末尾设置悬念则可以用效的激发学生解“谜”的欲望,促使其自觉进行预习。在悬念的设置上,宜使用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九年级历史美国南北战争这一部分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式的悬念:林肯是位性格温和宽厚而仁慈谦逊的人,甚至马克思评价说:“他用仁慈的光辉缓和严峻的形势,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可是为什么他当选总统成为一场残酷战争的导火线?这场战争悲剧能否避免?为什么林肯赢得了战争胜利,自己却被刺身亡?一下子就用情景中鲜明的对比,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动自觉地去课本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理论也进一步证明“课堂开始后10分钟,学生思维还未进入最佳状态”,因而悬念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经过10-20分钟的注意起伏之后,又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课堂的后15分钟,学生的大脑进入疲劳状态,容易注意力分散,因而在注意力的变化的关键点上设置情景式悬念,可以保持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注意力高度集中。

2、渗透时事,紧密联系现实。历史往往被人认为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因而总觉得离现实很远,对现实不具参考价值。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用具体的行动来改变学生的这种固有的方法。历史学科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有为现实提供借鉴的功能,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架起现实与过去之间的桥梁。比如,有教师在讲到八年级历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鸦片的危害问题,这位老师搬出了现实中吸食的情况,展示了的危害。在讲清了清末必须禁烟的原因的同时,也让学生联想到现实中禁止吸毒的意义所在,兼顾了历史教育、爱国教育、情感教育、现实教育的内容,可谓是相当出彩。又如,有老师在讲到祖国统一大业时,展示了连宋访问大陆时的新闻报纸,让学生感受到现实与过去之间的紧密联系。

3、慎用讨论、辩论等方式。新课改提倡创新,因而讨论和辩论作为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良方被引入到课堂当中,在公开课上也是常客。只是在普通初中,一来是初中生,思维能力本就有限,二来非重点初中,多半有课堂纪律问题,讨论与辩论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尤其是辩论,笔者任教的一个重点班,平时上课,从来没有管过纪律,但是一开辩论会,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多半心不在焉,甚至讲起话来,在普通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因而如果在课堂纪律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应该慎用辩论。讨论的次数应该严加控制,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具备讨论的价值的。例如,有教师在讲述世界史英国工业革命的部分,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的进程,类似这样的题目笔者认为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而已。

上一篇:图表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阿嵯耶观音的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