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趋势分析

时间:2022-09-14 02:50:35

欧美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趋势分析

2007~2008年,在欧美对中国发起的多起反倾销调查中,其裁决结果让多数应诉企业得到的倾销税率高得离谱。2006年底起,欧美还对中国发起了反补贴调查。另外,欧委会近期以来在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手法,例如在柠檬酸案、螺丝螺帽(紧固件)案件中,对于应诉企业提出的市场经济待遇(Market Economic Treatment, MET)以各种理由在裁决时加以否决或采取歧视态度,仅将市场经济待遇给予两家注册在中国大陆的欧资企业。这个裁决势必使生产或销售该涉案产品的中国企业的出口权全军覆没。

在金融危机进一步对欧美实体经济产生冲击的情况下,欧美有可能采取新的经济贸易政策,反对大量低价进口产品,保护及扶持本国产业。因此,笔者认为,自2009年起欧美可能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展开更积极而且更严厉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笔者从事两岸反倾销辅导工作多年,深切感受到出口导向企业只有加强对“反倾销”及“反补贴”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在出口竞争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本文将逐一分析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的逻辑概念及行政程序,希望能对入门读者有所帮助。

一、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程序

(一)欧洲反倾销调查程序

1.调查流程(见图1):

2.流程说明:

原告向欧委会提出反倾销诉讼后,欧委会首先刊登立案公告(Official Journal),然后公布反倾销选样(Sampling)问卷及市场经济地位(MET)问卷。应诉企业必须自行或通过欧洲律师尽快取得调查问卷,并在立案后10天和15天内,分别向欧委会递交选样问卷及市场经济地位问卷。MET问卷看似简单(英文原件共30余页),但其要求的内容在交卷时至少要包括以下附件:营业执照、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最近两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调查期间出口欧盟逐笔售价、按月计算的内销平均售价、原材料采购价格及供货商名称、水电及能源耗用量、职工人数等等。问卷除了必须以英语作答外,所有附件还必须翻译成英文,如此一来答卷至少会有300页以上。如果以立案后仅仅不到15天的工作时间(因为必须扣除律师选择及律师费议价时间),对应诉企业或者承接律师都是一种煎熬与考验。选样问卷递交后2~4周左右,欧委会将依参加企业的家数及出口比例公布选样结果。根据以往案例,欧委会公布选样结果后,有两种做法:一是要求被选样企业在选样结果公布后37日内,先递交反倾销大问卷A 卷(一般信息)、B卷(涉案产品数据)、C卷(财务会计统计)及D卷(外销欧盟逐笔资料);欧委会调查官员会到应诉企业先进行市场经济地位(MET)核查,待公布市场经济地位裁决结果后,再进一步通知“过关”的企业递交大问卷的E卷(内销)及F卷(生产成本)部分。调查官员收卷后会再度到应诉企业进行大问卷的实地核查,然后公布反倾销初裁,6个月内会再公布终裁税率。二是要求被选样企业在选样结果公布后37日内,除了市场经济地位问卷外,必须同时递交整套大问卷(A、B、C、D、E、F);然后同时进行市场经济地位和大问卷核查;实地核查后,进行反倾销初裁(立案后9个月)和终裁(初裁后6个月)。以上两种方式并无一定原则,由调查官员依工作量或政府预算来决定。一般而言,如果应诉企业面临第2种方式,而欧委会最后又未同意给予MET,换句话说,计算倾销税率的主要依据,“正常价格”是以第三国或其他替代值来取代的话,应诉企业所提供的E卷及F卷都是白填了。笔者建议政府积极与欧委会交涉如下事项:

(1)将MET 15天的交卷时间延长或并于37天的大问卷中(与美国之程序类似);

(2)被抽样应诉企业应有固定的或一致的调查模式,这样不但能争取较多的工作时间,更不致于白做工作浪费律师费。如果政府能就以上两项要求交涉成功,那么对于被抽样或未被抽样的应诉企业都会有好处。

(二)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程序

1.调查流程(见图2):

2.流程说明:

原告向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 DOC)提出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后,DOC刊登立案公告。随后发出反倾销、反补贴选样问卷。根据最近案例,DOC反补贴的选样程序是依据海关税则编号(HTS Code)的复杂性来决定是否发出反补贴选样问卷。如果海关税则编号能具体表达涉案产品,则不必发出反补贴选样问卷。DOC会根据美国海关(CBP) 进口数据直接进行抽样。但我们发现这样的选样方式会导致许多误解,因为某些企业是通过例如维京群岛或开曼群岛的境外控股公司来开立商业发票或者其交易是通过外贸企业进行的,CBP的数据就未必能反映真实状况。

美国反倾销及反补贴案的调查期间分别为6个月和1年。一旦立案后,45天之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会依职权进行就是否有“实质损害”或是否有“损害之虞”进行投票表决。总体而言,产业损害在初裁阶段的抗辩有难度,因为调查委员共有6位,要赢得初裁必须说服至少4位委员投反对票。由于“是否有产业损害之虞”的判断过于抽象,因此大部分委员在此阶段都会倾向于先投赞成票,将来视反倾销调查税率的初/终裁决结果作为产业损害终裁时的投票参考。若产业损害初裁投票结果获得通过,则由DOC继续向反倾销调查程序推动;否则,案件将终止调查。

DOC将在收到选样问卷(Quantity and Value)的2到4周内公布选样结果。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DOC选样的依据一贯都是以“数量”而非“金额”为准。立案后60天内,所有应诉企业均须递交个别税率申请(Separate Rate Application,SRA)问卷,否则将获得惩罚性最高税率。个别税率是用来证明注册在中国大陆的企业是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运作而没有政府干预。一般而言,台资或外资企业比中资企业更容易获得个别税率。

被抽样企业则需陆续递交反倾销大问卷,A卷是有关企业介绍及其独立运作情形,C卷是有关销美国逐笔资料(Transaction by Transaction,T-by-T),D卷则是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FOP)的相关信息。由于美国仍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无论申请企业是否得到个别税率,为计算C卷中的“净出口价格”所需扣除的项目例如内陆运费、报关费及保险费,以及D卷中所有的原材料、直接人工与能源的生产成本(生产要素, FOP)都一概以替代国(Surrogate Country)及其替代价格(Surrogate Value)来换算为正常价值(Normal Value)。除非原材料、物料或包装材料与海运费全部或大部分是向市场经济国家进口或购买其服务并且是以外币支付,符合这个原则就可免去被替代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调查问卷的发出次数,欧美大不相同。欧盟案件中,欧委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某些案件中,出口国自始至终不知道方的代表律师是谁。但美国原告及其所聘用的律师则是扮演尖锐和挑剔的角色。他们不仅对涉案企业提交的问卷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还会想尽办法找出任何的疑点,有时甚至吹毛求疵,就同一个事实采用不同的角度来发问,企图让应诉企业陷入前后答题产生的自我矛盾陷阱。因此,美国商务部在申诉企业的压力下会发出大量且多次补充问卷。

所有答卷递交完毕后,商务部将根据所递交的书面资料分别进行反倾销及(或)反补贴的初裁公告。初裁之后调查官员会分别到应诉企业进行反倾销(原则上5天)、反补贴(原则上3到4天)实地核查。初裁后6个月内则会进行最后阶段的终裁公告。如无意外,两周之后海关则会进行最终课税。

二、应诉企业面临的抽样问题

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许多应诉企业经常被抽样问题所困扰。某企业一旦被抽样,虽然会有“劳民(员工加班)又伤财(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加班费等等) ”的考虑;但如果从正面角度来思考,则会有“能得到自己适用税率(例如为零税率的结果)”成为大赢家的机会。例如最近美国新立案的冰箱架(Kitchen Appliance, Rack and Shelving)案件中,某一被抽样企业调查期间对美国的总出口金额不到100万美元,而美国律师对于反倾销及反补贴双案的报价至少在30到40万美元之间。在成本与胜算的考虑之下,这家企业只得被迫放弃与DOC配合,当然最终会取得惩罚性税率。如前述,目前欧美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时的抽样原则均以“数量”为标准,其目的是想抽到数量大(具代表性),单价低(倾销税率较高)的企业来应诉。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企业纵然调查期间出口单价很高,但出口数量排不上前几名则没有机会被抽样,来争取自己想得到的税率,无奈只能适用加权平均税率。

另外一个问题,由于美国的反倾销(依据选样问卷)与反补贴(依据美国海关进口数据)是采用不同的选样方式及不同的调查期间(半年及1年),如此则造成某些企业在反倾销阶段被抽样强制应诉,但在反补贴阶段却未被抽样应诉。此抽样结果会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因为如果积极应诉反倾销,则反补贴方面只能获得加权平均税率。应诉企业即使花了很大的成本,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税率。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放弃反倾销的强制应诉(Mandatory Respondent),则又会得到惩罚性税率的待遇。这种现象确实发生在2007年的工程轮胎(Off-the-Road Tire,OTR)案件中。所幸这家企业在倾销终裁结果得到零税率,课税满1年后(即2009年)则必须再参加反补贴的行政复审。

三、反倾销定义――欧美对市场经济国家(Market Economic Country,ME)及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ic Country,NME)倾销幅度的认定方式

(一)美国反倾销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的定义

1.有无倾销取决于销美净售价(A)与推算正常价格(B)的比较;若A>B,则无倾销; 若A

2.销美净售价(A) =商业发票售价减去与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如:运保费,折扣折让等)。

3.推算正常价格(B)=投入生产要素(FOP,改以替代国的约当值换算)加上替代国(例如印度)同业内销的销管研费用的百分比加上替代国同业内销利润的百分比。

4.投入生产要素(FOP,以替代国的替代价换算),计算方式如下:

(1)直接材料和包装材料。若为自市场经济国家进口,且以外币支付货款者,以实际支付成本计算。若在国内采购,用每单位(公斤)产成品耗用数量乘以替代价值,加上从供货商运送到工厂的距离(公里)乘上替代价值,其结果等于换算后制造成本,但可以减除下脚或副产品的回收值。

(2)直接人工。各制程耗用的熟手工及生手工工作小时数并换算替代国(印度)的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基本上采用替代国(例如印度)的百分比,除了能源耗用数量及间接人工工作小时数是采用替代国的能源/间接人工成本;其他项目(例如折旧)则都是以百分比来换算。

图解补充说明如下(见图3):

(二)欧洲反倾销法对“倾销”的定义(假设非市场经济国家厂商已取得市场经济待遇)

1.若内销数量高于外销数量的5%,且内销有利润,则有无倾销取决于外销净出厂价(A)与内销净出厂价(B)比较。若A>B,则无倾销;若A

2.若内销数量低于外销数量的5%,或内销无利润,则有无倾销取决于外销净出厂价(A)与推算价格(C)比较。若A>C,则无倾销;若A

3.外销净出厂价(A)=商业发票的售价减去与销售相关的费用(例如:运保费,折扣折让等)。

4.内销净出厂价(B)= 增值税发票的售价减去与销售相关的费用(例如:内陆运费,折扣折让等)。

5.推算价格(C)=制造成本(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加上内销销管财费用的百分比再加上内销利润的百分比。

图解补充说明如下(见图4):

四、如何与美国商务部(DOC)进行销售及成本完整性测试(Completeness Test)

DOC近年来已要求应诉企业在递交问卷时,同时递交销售勾稽及成本勾稽的工作底稿,此要求与以前年度是在实地查证时才进行截然不同,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一)销售完整性测试(Sales Reconciliation)

销售勾稽的目的是将C卷所填报的销售逐笔资料与审计报告及销售总账做相互勾稽,并将其差异合理解释给商务部。

(二)成本完整性测试(Cost Reconciliation)

美国反倾销的成本勾稽的目的是将D卷所填报的生产要素(FOP)与审计报告的销货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相互勾稽,以证明所填报的生产要素正确反映了其实际耗用。成本完整性测试通常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进行:

1.从填报给商务部D卷中的主要原材料、人工工时、能源的单位耗用量乘以产量得到总生产耗用量,换算成人民币加上未申报的折旧费用等,然后勾稽到全年总账上的制造成本(COM)。

2.将调查期的总制造成本(COM)勾稽到调查期的销货成本(COGS)。

3.将审计报告中损益表的“销售成本”勾稽到财务会计系统(总账或试算平衡表,或称会计科目余额表)。

五、如何与欧盟委员会(EC)进行销售及成本完整测试

与美国反倾销的要求不同,欧洲反倾销并未要求应诉企业在递交答卷时应递交销售勾稽与成本勾稽的工作底稿。

(一)销售完整性测试(Sales Reconciliation)

尽管欧委会不要求应诉企业分别递交销售勾稽的工作底稿,但其C卷(尤其是Table C-1) 所涉及的所有表格相互之间已经包括了销售勾稽逻辑。欧委会设计C卷表格的目的就是测试对会计数据勾稽关系不清楚的企业或律师在交卷时,自行申报的数字有无产生自相矛盾的现象;甚至在实地核查中仍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裁决时将会被引用最高税率(Article 18或Facts Available)。

(二)成本完整性测试(Cost Reconciliation)

欧盟反倾销调查时对生产成本的完整性测试通常是用于实地核查,相对美国的做法也较为简单。此成本勾稽不需要考虑生产要素耗用,而直接以答卷中及账务上平常使用记账货币,即人民币生产成本来进行勾稽。

六、欧盟对符合MET申请的5大原则

(一)企业关于产品对价格、成本和投入等的决定是根据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信息作出,没有政府的重大影响,主要原材料足以反映市场价值;

不符的事例:政府对企业的内外销比例加以控制、企业董事有一半以上由官派人员担任、国有股份占多数、接受政府补贴(例如政府以固定资产为资本,或以低于市价的固定资产价值出售给企业)。

(二)企业有一套完整的依照国际会计准则且经独立审计的基本会计记录,这套审计报告适用于任何用途;

不符的事例:固定资产折旧提列不符合会计原则、不按国际会计准则计提坏账损失准备、会计账务没有反映关联或非关联企业间的借贷成本、从政府取得无息贷款、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不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没有遵照土地使用权合约内容按时按金额支付土地所有权费用、章程上注册资本与会计账上注册资本不符、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及薪资在会计账上分配不清楚、固定资产折旧率有变化但不能举证变化的原因、企业成立后来年才建立会计账务、原材料的采购及耗用未有相关发票或单据凭证、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不能完整的披露相关信息、注册资本的来源解释不清楚、审计报告未能正确反映税后利润、会计账上所使用的折旧率与审计报告所述不符、未能证明土地买卖的实际付款、章程上注册资本额与会计账上有所差异但未提供合理解释、企业会计账没有按国际审计准则作业,例如企业没有遵从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或调整分录在企业账册内做相应的调整、会计师对资产或存货等出具保留意见、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附注中说明近年企业的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对同一客户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记在同一科目下。

(三)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存在由以前非市场经济体系遗留的重大扭曲,例如在资产的折旧、易货贸易、冲消贸易以及债务抵销等方面;

不符的事例:土地使用权的价格比其他地区偏低或以显著不相当的价格取得。

(四)企业受破产法和资产法的约束,该法保证企业运营的法律确定性和稳定性;

(五)外汇兑换是以市场汇率进行。

不符的事例:企业外币交易的汇率调查期间内仅使用了一个固定汇率或会计账上没有记载汇兑损益的科目。

我们曾以最近3年的案例做分析,发现大部分应诉企业申请MET被拒绝的理由都是源于企业情况不符合前述(一)(二)两点。因此,我们呼吁所有应诉企业在面对欧盟反倾销调查的第1天起就应该针对这两大要求进行仔细的检查。

七、美国在反补贴案件中所主张的补贴项目

(一)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为了支持一些国内产业,利用国有银行对相关行业或其他涉案企业有低利贷款或利息补贴的现象。例如钢铁行业、精细化工行业等。

(二)大型出口企业如果达到某些标准(例如出口金额达到人民币2亿元),就可得到低息优惠贷款。而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大量无法使银行盈利的低息贷款,从而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政府以贷款的形式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案中实质补助东北企业。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大连分行提供的外销补助。

(四)中央政府评定了一批“荣誉企业”,包括例如柠檬酸生产商在内的一些企业,如果这些企业的出口量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获得低息贷款。

(五)中国政府在外汇兑换方面针对不同企业的种类给予不同幅度的优惠政策。

(六)中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制造业且营业期限10年以上者)提供自获利年度起“两免三减半”的税务优惠。

(七)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后,如果出口量达70%以上者,可继续享受所得税减半优惠。

(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投资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外国投资者将其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在境内直接再投资兴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投资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己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九)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低税率优惠。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者。

(十)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一)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对所称之研究开发费用给予特别扣除。

(十二)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内机器设备享受所得税优惠。设备成本的40%, 可用于下一年度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抵扣项。

(十三)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所称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有享受税务上的特别优惠。

(十四)某些省分涉案产品的制造商享受出口退税优惠。

(十五)某些被鼓励的外资和中资企业在进口设备时,享受免征进口关税优惠。

(十六)外商投资企业在购买国产设备时,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十七)某些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除按照国家规定支付或者提取中方职工劳动保险、福利费用和住房补助基金外,免缴国家对职工的各项补贴。

(十八)中国设立技术改革项目基金发展东北及西部的工业技术改革。

(十九)中国政府对国有亏损企业给予税额补贴来维持就业率。

(二十)中国钢管制造业者以低价采购热轧钢(钢管的主要原材料)的形式享受补贴。

(二十一)中国政府控制电和天然气的价格,并给予特殊产业电价上的补贴,例如某些钢铁企业已开始享用此政策。

(二十二)中国政府为了鼓励钢铁行业,以无限提供水资源或不同用水单价的形式进行补贴。

(二十三)中国政府提供钢管制造业者土地上的补贴(例如降低土地买卖成本)。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与企业承受力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反倾销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