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02:32:06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是门学问,精细化管理则是门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现实性转变,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靠机遇、制度还是文化?事实证明,单靠机遇和制度管理会使企业承担很大的风险,较好的办法是做出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以预测和解决可能存在发展障碍。所以,精细化管理成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高校财务预算实行精细化的原因及如何实现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财务预算 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入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高校的经济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客观上要求高校对财务进行严格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在管理领域的体现,更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为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利润而调整运营的方法。总之,精细化管理就是工作态度和科学化的工作流程有机结合,其目标是尽量减少管理资源的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特点表现如下:

(一)精益求精,做强做大

精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企业需要运用科学量化的标准、易操作的核心技术、以及根据工作流程制定的管理策略等引导企业迅速发展。

(二)数据准确,决策正确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企业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财务数据,制定出准确的工作方法,正确的把握服务、产品质量信息,准确找出管理缺陷等,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业竞争力,创建其品牌形象。

(三)操作细化,协作精密

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和服务分化,特别是执行的操作要细化到每件事、每个人。对于前后工序有协作的部门应精密配合,通过合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严格执行标准,减少执行的偏差

精细化管理体现了严谨、认真的理念。它崇尚规则,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对企业的运行进行预测,排斥依靠机遇、个人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减少了预算偏差,使企业的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科学型转变。

二、高校财务预算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原因

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化过程的方法,降低管理的执行偏差。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运用,是因为国家的高校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此外,高校的预算管理还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对此高校需要对财务进行有效精细化的管理。下面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说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因。

(一)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的教育经费虽然持续增加,但国家的教育投入仍远低于高校教育经费的需求,对此问题,国家许诺将国内生产总值的4%用于教育支出,这表明了政府坚决发展教育的态度和决心。而随着教育经费的增多,需要高校做好财务预算管理,以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这成为高校预算实现精细化的必要性。

(二)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迫切性

现今,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筹集实现了政府拨款和学校自主筹资相结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有些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导,采用粗放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意识浅薄,不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问题;由于预算管理观念陈旧,导致预算目标不明确,出现高校的战略目标与实际脱节的问题;高校财务预算还存在着预算编制方法落后、内容不完整的问题,使得预算不能准确反映高校资金的收入、支出情况;高校预算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是预算的执行,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使得预算往往流于形式。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反映了高校经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取得收入的过程,也反映了高校财务的支出计划。因此,高校应施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收支平衡,合理分配资源。下面对如何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摆脱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观念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则是将管理目标、责任分解细化,不忽略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事实上,只有将精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彻底摆脱陈旧的管理观念,消除预算工作中的错误认识,实现高校长久的发展规划。此外,高校也要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树立自主理财的责任意识,使得学校发展既能与时俱进又能提高办学的效益。依托这些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观念,能为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要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目标,需要对高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目标。具体步骤表现在:首先,学校的管理层要对各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的实力,明确学校的定位,以实现特色办学。其次,高校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出符合高校发展特色的战略目标,并将其进一步细化,如:制定出学校全面、持续发展的规划。最后,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科学地制定出预算管理目标。

(三)转变预算编制方法,实现财务全面管理

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就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编制预算。预算编制通过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由于编制预算的时间短,高校难以制定出全面合理的财务预算,所以应提前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实现预算的精细化,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四)强化对预算的执行力度

高校强化对预算的执行,应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控制制度,以实现财务预算的刚性执行。学校各部门自觉依据预算分配支出,不随意追加预算。同时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平台,促进预算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建立一套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将预算与资产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赵善庆. 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1(02).

[2]秦弋雯. 浅议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1).

[3]陈军. 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2(12).

作者简介:马亮(1979-),甘肃人,本科,会计师,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之下会计的特征及其挑战分析 下一篇: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