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矛盾

时间:2022-09-14 01:55:34

谈谈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矛盾

课堂教学中充满矛盾,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地处理,使这些矛盾向有利于教与学的方面转化。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恰当处理教学中的矛盾。

一、新与旧――联旧引新,讲新带旧

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好比一条船,旧知识好比锚,头脑里原有的知识结构就好比港湾。没有锚,船就无法停泊在港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引导学生对新知的“停靠点”进行复习,架起“认知桥梁”,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铸成新的网络。

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难点是对除数中小数点的处理。某教师在课前先复习有关旧知识: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

2、商不变的性质。

3、小数点移动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0.5÷60.4提出问题: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什么?学生积极动脑,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即0.56/0.4=5.6/4。这样联系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接受新知时,不会感到生硬。

二、深与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课堂教学既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序”,又要迎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序”,由浅入深,不可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深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凡是学生已经了解和熟悉的,他们就觉得浅。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追求深入浅出。

例如,在接触除数是纯小数的除法之前,学生接触到的除法运算中商比除数小。于是,学生几乎都认为商一定比除数小。当学数是纯小数除法时,许多学生对商比被除数大难以理解。

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有12个馒头,每人吃3个,能分给几个人?每人吃2个呢?吃1个呢?吃半个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

当教师写出最后一道除法算式后,学生恍然大悟,点头称是,他们信服地说:“对啊,如果一个人吃半个,吃的人当然比馒头的总数还要多。”接着,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并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规律:当除数大于1时,商就比除数小;当除数等于1时,商与被除数一样大;当除数小于1时,商就比除数大。由浅显、生动的事例出发,学生迅速理解了抽象、枯燥的知识。

三、死与活――以导促学,变死为活

课本上的概念、法则、规律、性质、公式等是死的。如何使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呢?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启发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

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

1、利用每个学生手中的透明方格纸,数数手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必定遇到先数什么、后数什么的问题。

2、利用剪刀,对平行四边行进行割补。在割补时,学生思考怎样剪、为什么这样剪等问题,领悟转化思想。

3、用尺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利用计算检验公式。

四、讲与练――精讲多练,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教师主要通过讲来实现,学生主要通过练来达到。因此,讲与练是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矛盾。讲是教师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是外因,练是学生的活动,是学习的内因。强调讲是优化外因,强调练是重视内因。如何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精讲多练是创造良好条件使内因发挥质的飞跃的有效措施。精讲并不是少讲,更不是讲得越少越好,精讲的关键是“精”,即讲得好、讲得巧、讲得恰到好处、讲得深入浅出,正确地突出重点,巧妙地突出难点,恰当地突出疑点。精讲的目的不是少讲,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逼”学生去思考,去体会。精讲是为了练。精练是学生巩固双基,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练,往往事倍功半。

五、快与慢――快慢相宜,错落有致

讲课速度过快,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思维紊乱,使学生感到焦虑、紧张;讲课速度过慢,容易使学生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因此,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节奏的快慢,根据反馈的信息调节快慢。从教学内容看,一般的知识点,思维活动量小,讲授的速度应当稍快些;重要的知识点、关键问题,思维活动量大,讲授的速度应当放慢些,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从信息反馈看,当学生理解顺利时,就要加快速度,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当学生似懂非懂、疲于应付时,就要放慢速度,留给学生咀嚼、消化的时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新旧联系、深入浅出、死中求活、讲练结合、快慢相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