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分析

时间:2022-09-14 01:33:01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CT和MRI诊断的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4年7月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34例,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检查影像。结果 在34例患者中,单发者28例,多发者6例,病灶共43个;CT影像特点为等或稍高密度,MRI影像特点为T1WI是等或稍低信号,T2WI是高信号。结论 CT和MRI检查原发性脑淋巴瘤均表现出一定的影像特点,可以通过对两者影像的综合分析进行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脑淋巴瘤;CT;MRI

原发性淋巴瘤(PBL)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难以及早发现和诊断,通常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不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低。本文就选取3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病的CT和MRI影响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0年8月~2014年7月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34例,其中有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6.4±3.2)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昏、头痛、恶心、言语不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增强检查和MRI平扫、增强检查,使用的仪器为SIMATOM Emotion 6型多排CT机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其中,CT检查要在MRI检查之前,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仪器参数设置为层厚、层间距均为5~10mm,造影剂使用欧派克。MRI检查以SE序列T1WI、T2WI分别对患者行矢状位、横轴面、冠状面扫面,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然后给患者静脉注射0.1mmol/kg的造影剂GD-DPTA,使用MRI行增强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5mm和1mm,视野和矩阵分别为230*230和256*256,激励次数2次。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CT和MRI影像中病灶的大小、形态、水肿、分布和坏死情况以及强化特征,并对瘤周水肿和占位情况进行分析。在CT影像中,根据病灶密度和灰质的比值,可以将其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稍低密度、等密度、稍高密度和高密度;在MRI影像中,根据T1WI、T2WI信号强度和灰质比可以将其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低信号、稍低信号、等信号、稍高信号和高信号。瘤周水肿有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等级,衡量标准是水肿和肿瘤最大径的比值,3个等级的界限分别为>1、0.5~1和≤0.5[1]。

2结果

2.1患者病灶检查结果 在本组检查中,3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共检查出病灶43个,有单发患者28例,多发患者6例。在43个病灶中,有25个位于大脑半球(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分别有11个、7个、5个、2个),13个位于基底节区,有3个位于脑干,胼胝体和小脑各有1个。病灶的直径最小的为1.2cm,直径最大的有6.5cm,平均直径为3.8cm,在病灶形状上,最多的是类圆形,其次是半圆形和椭圆形,最少的是不规则团块形。

2.2 CT影像特征 本组3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均行CT检查,43个病灶中等密度的有13个,稍高密度28个,仅有2个呈现出低密度,41个病灶边缘清晰,瘤周有低密度的水肿带。在增强扫描后,有30例38个病灶呈现均匀增强,3例4个病灶呈现环形增强,1例1个病灶无明显增强。

2.3 MRI影像特征 本组3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均行MRI检查,43个病灶中,T1WI呈现低信号的有5个、稍低信号的28个,等信号的10个,T2WI均呈现高信号。在增强扫描中,大部分为均匀增强,有5例8个病灶出现不规则增强,2例2个病灶有环形增强。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PBL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无任何关系,在近些年来,PBL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比20年前增加了三倍有余[2]。

原发性脑淋巴瘤在的临床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常见的主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语言不清等,与其它病症的症状存在着很大重复性,这给PBL的临床诊断增加了困难。

原发性脑淋巴瘤在病理特征上表现为细胞密集度高、核浆比高、网状纤维多、出血和坏死较少,这些特征是CT和MRI影像特征的重要基础。其中,在CT平扫描影像中,病灶的边缘清晰、有团块或片状斑,边缘由于中度或轻度水肿,为等或稍高密度;在增强扫描影像中,病灶会呈现明显的均匀增强,边缘出脐样边迹,

在MRI平扫中,T1WI加权图像多为等信号,其次是稍低信号,T2WI加权图像多为稍高信号,然后是高信号或等信号;在增强扫影像中,病灶均会出现显著增强,瘤周水肿的清晰程度优于CT影像,且肿瘤体积远远大于肿瘤周边的水肿体积,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和分布等情况。

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病部位较多,最常见的是大脑半球和基底节区,有时也会发生在小脑、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一些其他脑类疾病与原发性脑淋巴瘤CT、MRI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诊断时,需要将对此进行区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淋巴类脑膜瘤。淋巴类脑膜瘤CT和MRI影像和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单发的均匀性增强方面,在病灶增强效应上,淋巴类脑膜瘤比PBL更强,通过多方位的MRI扫描,可以从影像中看出瘤体与脑膜紧密相邻,表现出脑外肿瘤的特征,但此点并不能作为区分两者的依据。淋巴类脑膜瘤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最大不同是血管造影表现的差异,其中,PBL在染色后,会呈现不均匀的特征,而脑膜瘤染色后,特征为染色均匀,呈雪团状,因此,可以根据染色效果差异来区分淋巴类脑膜瘤和原发性脑淋巴瘤。②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癌。此类疾病主要发生在幕下,但有时也会发生在大脑半球,只是概率较低,其与PBL的相似性体现在病灶扫描增强后也是均匀增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癌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病灶边缘上,前者病灶病原规则、光滑、周边无水肿,以此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③转移瘤。当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在皮下层时,其CT和MRI影像与转移瘤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容易导致误诊。与PBL相比,转移瘤的特点主要有:小瘤体不会伴有大面积水肿,且瘤体与水肿体积并不对称,在扫描增强后,瘤体使不均匀增强的,根据此点,可以将PBL和转移瘤区分开来[3]。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中,CT和MRI影像均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十分低,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在临床诊断时经常不会将其考虑在内,容易被误诊为其它脑类疾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秉持严谨的态度,充分掌握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在临床诊断时通过对CT和MRI影像的综合分析,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并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雪,李超,詹志勇,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的诊断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6):123-124.

[2]郭雨水,冯学知.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45-446.

[3]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8-11.编辑/叶致远

上一篇: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洗及注药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 下一篇:骨髓细胞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