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工作中的个性化教育

时间:2022-09-14 01:27:51

浅谈班级工作中的个性化教育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对象不是完人,应当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的责任是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不能再用差生这个概念,学生在分数上可能低一点,但其他方面可能很优秀。

作为代表学校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更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又大都是被传统教育观念认为的所谓“差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其中有的是父母经商无暇顾及的学生,有的是父母离异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学生,有的甚至是被很多人认为难以造就的学生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他们是传统教育观念的牺牲品。他们也是在无奈之中选择了职校。尽管他们缺少养成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但他们毕竟是孩子,在其他方面则可能有天赋、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无限的令人惊讶的奇思妙想、尚有待发掘的潜能和充满希望的可塑性。所以,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些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挖掘,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

那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呢?

一、 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特长,职校生也是如此,问题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发现它,使它在职校生身上得以充分发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加德纳认为,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七种其他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9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根据加德纳的观点,由于智力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运作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笔纸测验可以测出分数来判断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所以每个教育对象刚一出生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体现自己个性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通过接近学生,能认识和发现学生的这些差异,指出并欣赏学生的这些智力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然后针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那么就会产生最大的教育功效。

由此可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并认真地对待这些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二、 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满足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教育工作者的对象不是完人,应当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我们职校这些所谓的“差生”,也具有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所认为的智力强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智力强项,学会赏识学生,学会尊重学生,不因为他们身上曾经表现出来的劣迹而去歧视他们,即使是对所谓的“差生”。教师不应该只会批评,不应该总是以教训者的角色面对学生。如果批评多于鼓励,教训多于赏识,讽刺挖苦多于尊重,则师生矛盾就会不断激化,如果教师满眼都是些不如意、不顺眼的学生,哪里还有什么人才可言?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长处,满足他们个性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所谓满足学生的需要,是针对学生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强项和特长而言,不是满足他们身上非正常的任性和有阻于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位学生与生俱来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肯定认可的需要、交际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爱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人的一切活动,况且需要还永远具有动力性,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凡是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否定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那么只有我们满足了学生每一时刻占优势的正常的发展需要,才能成为塑造其个性特长、优化其心理素质、强化其智力强项的积极的推动力量。正因为这样,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其需要,是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塑造学生个性的关键。

三、 激发兴趣,表现自我,促使学生个性中智力强项和特长的成功实现

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或智力强项发展的需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可见,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就是兴趣的对象,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对这些事物发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际上,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需要,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况且,自我表现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成功的实现。所以,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这是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塑造学生个性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总之,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满足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表现自我,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我们相信,只要顺应学生的本性就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其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从而为其架设起一座通向个性化发展的桥梁进而使其走向成功。

上一篇:教育“差生”的必需品――爱心与耐心 下一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