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悬棺葬的秘密

时间:2022-09-14 11:25:52

摘要 悬棺葬,系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把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是与弃尸、鸟兽葬、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种奇特葬俗,成为所谓“千古之谜”。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宗教观念 置棺方式 k人悬棺 悬棺葬具

如何放置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47引)一语。1946年中国学者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始将此词作为专称。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此种葬俗。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重庆忠县卧马函、重庆奉节县夔峡、风箱峡、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曾发现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在崖下可见棺木。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

据目前所掌握的科学资料,我国南方各地的悬棺葬具绝大多数为整木刳空而成,按棺木的外形大体上可区分为如下几种:

(1)船形棺。这种棺头尾上翘,形状同于现今江河滨海所使用的小木船,主要见于福建武夷山。据实地考察,川东长江三峡地区至今未发现船形棺。

(2)圆筒形棺和方形棺。这两种棺木在我国悬棺葬中最为普遍,它们分圆筒形和长方体形,而且绝大多数棺的棺盖,棺身系同一段整木剖开,挖空而成,子母口闭合。

迄今为止木板拼合式棺在我国悬棺葬中极为罕见。根据川东长江三峡所见某些残棺板推测,可能有木板拼合式棺。

悬棺葬反映的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家庭、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人们迷信祖先的灵魂具有佑护子孙后代的神秘力量,尽管鬼魂是人们恐惧的对象,但对死去的祖先却极为崇敬。人死后,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死者,以取悦祖先的灵魂,并祈求得到祖先灵魂的保护。

尸骸是灵魂的寄居之所,毁坏尸骸会使祖先的灵魂失去依托。为使祖先灵魂得到永久的安息,因此在葬法上要尽量避免野兽和其他人为等因素的伤害。悬棺葬的宗教目的盖源于此。一方面悬棺葬滨水而葬,祖先的鬼魂在阴间仍与亲人们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棺木悬棺葬于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人迹罕至,野兽亦难侵害,正符合人们的期望。

唐张鹜《朝野佥载》云:“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弥高以为至孝”。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中部地区的托拉贾人直到现在尚行悬棺葬俗,他们在陡峭的悬崖绝壁选择置棺之所,认为棺穴挖凿得越高越好。人们相信,尸骸在空中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加吉利,死者的灵魂就越容易步人另一个世界,子孙后代便会受到祖先灵魂的长久佑护。于是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不仅将殓尸棺木悬葬在险峻的峭壁之上,而且争相放置得越高越好。

悬棺葬的置棺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木桩架壑式。棺木架置于天然崖洞或在岩石裂隙所打的木桩之上。此种形式见于福建武夷山、湖南、四川等地,在湘西沅水两岸和川东长江三峡地区尤为常见。

(2)崖洞式(包括天然岩隙式)。即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洞穴或裂隙,略加修整(垒筑、填平)置棺其内。这种形式在各地悬棺葬中均有发现。

(3)横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长方式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长约2米,高、宽约为0.5米左右的棺木为限,棺侧外露。这种置棺方式见于川南、川东长江三峡等地。

(4)方穴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约1.5米或稍小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穴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此种形式在川东南、湘西和鄂西等地常见。

(5)悬崖木桩式。在临江绝壁上开凿小方孔,打入木桩,然后架棺其上。这种形式多见于川南、湘西等地。

(6)崖缘式。在海边陡峭崖壁上常有突出的狭窄崖缘形成天然平台,棺木置放上面,此种形式在台湾和东南亚海岛地区较为常见。

《信息时报》2003年6月3日《三峡千古悬棺被开启》一文说:悬棺的原因传说是“诸葛亮兵书葬悬棺”,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得知自己的生命已不久了,即招来他最信得过的人,将别人垂涎已久的兵书与宝剑,装在两具棺材里,藏到了香溪的这一无人可攀的悬崖上。另一说是,一对恩爱夫妻死后,为了达到生同床死同穴的目的,要求儿女将他们先后葬在了悬崖上。

华西都市报2001年9月3日《破解悬棺升天之谜》说:考证,悬棺大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迹。那时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古人就采用悬棺以示“趋吉”和“尽孝”之意。不过让人们起疑的是:除了选择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作为葬身之所外,采用其它的葬俗就不“趋吉”和“尽孝”吗?《云南志略》云:“人死则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巅崖,以先堕者为吉”。此说也有不通之处,因为凿岩式、自然洞穴式就堕不下来了。

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的悬棺不说是绝无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就已知情况,盐津县的豆沙关、底坪、棺木岩、灵官岩,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地黄华,不下10余处;岩桩、岩墩、岩龛、岩沟、岩洞等各种悬棺葬的形式一应俱全。尤其是豆沙关悬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

悬棺的主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k人,故称“k人悬棺”。不过k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遭到了明朝官府的杀戮,并且对幸存下来的k人进行强行教化。k人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并且他们逃亡到的地方也没有条件让他们举行悬棺葬,而改为了灵魂葬,就是把代表先祖灵魂的碎片(好像是铜板)放到一个金属筒里,再把这个筒放到崖缝里。

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佥载》的书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尸棺先抬到悬崖绝顶,再悬索缘桩往下放。证之于悬棺现场所见,此说难以成立。试想,悬棺多在悬崖的半腰,距顶甚远,且多置放于崖部面的凹陷处,怎么“往下放”?在另一本《岭表纪蛮》的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设想:“筑土为台,运棺其中,事后台卸土撤,而棺乃独标岩际。”说的有些道理,同样以悬棺现场情况参证,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还有一说,即前面提到的周梦云的论证,其可以质疑处已由陈一得先生提出来了。“千古之谜”,有些费解,但费解与神魔不是一回事。

古代先民为什么对悬棺这种葬式兴致盎然,莫不真有什么玄机?说白了让人扫兴。《云南志略》云:“人死则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巅崖,以先堕者为吉”。不遗余力地爬上去只是为了堕下来,为了尽快地堕下来。

自然洞穴式的悬棺存放难度不大,而木桩式和凿岩式悬棺,那重达数百斤的悬棺,离地高度一般五六十米乃至几百米,有的安放斜度接近甚至超过了90度,而这两种悬棺形式都置于水流湍急,是乎是无法攀援的险要绝壁上,别说把棺材扛上去安放好,就是空手爬上去都不可思议。那么,悬棺究竟是怎样“升天”的?这一悬棺之谜成为中外考古界关注的课题。

目前存放在重庆市玩之前博物馆的是1988年从巫溪县南门湾取下来的1号棺,该棺木用整根楠木树的主杆刨制而成,棺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骨,其中男的26――28岁,正常死亡,女的40岁左右,其头骨后部有钝器敲击后留下的洞,说明女的可能是非正常死亡,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主仆、兄妹、夫妻等等。两具尸骨下有一个木头做的框,中间搁置12块木片组成的垫尸架;垫尸架上面有一床裹尸体用的竹席,制作非常精细。死者随身穿了十二层衣服,经四川省纺织品研究中心鉴定是丝、麻纤维。在这具棺木内出土了一柄青铜剑、一个剑鞘(树皮做的,上面刷了生漆,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三峡一带的生漆已广泛制造并使用)和一个骨饰品。这具棺木重达600斤左右,二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它放置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去的呢?这是游客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千古之谜悬棺中的一个谜。对此,引发了种种猜测,其中有这样几种方法:

1.提升法:先把棺材、尸体抬上山顶去,在山顶上安滑轮,借助滑轮省力的原理,从山顶上先放人下去,人到了崖隙的位置,实行荡秋千的形式荡进崖缝中去,这时山顶上的人再分别把棺木、尸体放下来,已进去崖缝中的人借助于竹钩之类工具把棺木、尸体分别牵引进去,在缝隙中安装完后,再把人吊上山顶。

1989年6月13日,同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在江西贵溪龙虎山进行了试验:用一台木制的绞车(类似北方井台上提水的辘轳)和几个木制的滑轮,用绳子将地面上或悬崖下水面上的棺木吊起来,待提升到洞口时,由事先进入洞内的人甩出绳子,将棺木拉入洞内。但是同时人们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一、古代有没有如此先进的绞车?二、在水深流急的江面上如何安置绞车?三、怎样把数百公斤的棺木送到凹进悬崖达数丈深的岩洞里?四、三峡有的悬棺垂直高度有200多米,即使用现在先进的塔吊也很难完成;五、在此次升置实验过程中,由对岸一人喊话指挥尚能完成,试想在滔滔大江上,水流湍急,喊话根本无法听到,在当时还未发明旗语,更无先进通讯设备的年代,通过什么特殊语言来实施如此复杂细致的指挥?六、此种安葬方式受很多自然因素制约,下雨、刮风、夜晚均不能进行。但人死亡时不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而有关资料显示,有些悬棺恰恰是在夜晚安葬的。七、古代先民对葬礼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安葬过程必须万无一失。倘若在安葬过程中发生意外,那是对死去人的大不敬。

2.堆土法: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尤其是龙虎山地区,悬棺大多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堆土法无法实现。

3.栈升法:用人力或畜力顺着事先铺设的栈道,把棺木放上去。但是我们发现有许多地方的悬棺都放置在悬崖峭壁上,在这样的地方搭设栈道几乎全无可能。

4.搭架法:用竹木搭设架子将棺木运送上去,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比较低矮的地方,而悬棺往往至于很高的悬崖之上。

古今中外对于悬棺放置方式还有许多的猜测,当它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参考文献:

[1]三峡千古悬棺被开启[N].信息时报2003,6,3.

[2]破解悬棺升天之谜[N].华西都市报2001,9,3.

[3]张|.朝野佥载[R].三秦出版社.

[4]刘介.岭表纪蛮[M].商务印书馆,1934.

[5]李京.云南志略[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12.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

上一篇:不说不知道:第一部侦探小说作者之谜 下一篇:我的秘密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