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事务性提问的回答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14 10:58:18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事务性提问的回答策略分析

【摘 要】事务性提问是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记者提问的一种类型,本文研究2012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事务性提问的回答情况,重点考察发言人的回答策略。

【关键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事务性提问;回答策略

事务性提问是记者了解中国外交活动事务和信息的提问。具体涉及中国外交出访和接待信息、国际会议信息以及突发事件和重大国际问题等信息。不涉及中国对有关问题的评价。在2012年全年的1513个提问中,事务性提问有519个,占全年提问的34%。通过对应记者提问和回答情况后我们发现,在记者提问之后,发言人在回答时首先面临的是对记者的提问是答疑还是回避。其次考虑的是直接答疑还是间接答疑,是直接回避还是间接回避。这都是新闻发言人在回答中需要考虑到的两个维度。所以,直接答疑、间接答疑、直接回避、间接回避是发言人回答问题的四种策略。另外我们对全年的事务性提问的回答情况作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一:

表一

通过表一我们可以知道,针对事务性提问,发言人的答疑率远远高于回避率。其中直接答疑占了回答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回避的两种类型中,间接回避是发言人倾向于使用的一种策略。

我们针对全年519个事务性提问进行了详细考究,对事务性提问的提问角度做了了解。我们认为,全年的事务性提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类是涉及会议内容以及访华出访安排的提问;一类是针对突发事件的提问;一类是针对与中方有关的政治经济事件的提问;一类是针对具体会议的细节内容的提问。而且不同类型提问的回答策略也有所侧重,第一类问题回答看似内容丰富,但是回复并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内容,发言人以虚代实,巧妙地回避了问题;第二类问题的提问形式主要局限在宽式特指问、祈使句和正反问句。此类问题的答疑率较高;第三类问题的提问形式主要局限在宽式特指问和正反问句。针对这种类型的提问,发言人的回答策略较丰富,对不同策略都有所涉及;第四类问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是祈使问和正反问句,这一类问题的回疑率和回避率使用频率相当。

一、回答策略

1、直接答疑

直接告知是发言人针对记者的疑问点直接给予必要的相关联的信息回复,发言人有的时候会给与等量的信息回复,有的时候会附加额外的信息,这在特定的语境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全年519个事务性提问中,有55%的提问得到了发言人的直接回答。我们通过对事务性提问和回答的对应情况考察后发现,只要是针对客观事件的描述和解释,发言人都会采取直接告知的回答方式。如:

(1)问:据报道,两名印度商贸人员已被释放并前往上海。请介绍事件最新进展。(2012年1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答:经向相关地方部门了解,两名印度公民已于1月4日晚与印度驻上海总领馆官员一同离开义乌。在义乌期间,他们被安置在有关宾馆内,人身安全未受任何影响,行动自由,完全可以自理饮食。

中国是法治国家,中方重视中印友好关系,一贯依法维护包括印度公民在内的在华外国人的合法权益。中方希望印方积极教育引导印来华商贸人员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诚信履约。

从提问中我们可以知道,记者主要是想获取“两名印度商贸人员”事件的进展情况,发言人如实给予回复。并在其后将此事件上升至中印友好关系。从会话交际原则来说,该内容是羡余的,但是在此语境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两名印度商贸人员”这一事件涉及到中印之间的某种负面事件,可能会影响中印之间的关系,所以针对此事件,外交发言人附加了中国的态度和期望。这是对中印友好关系的一个希冀和建议,维护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2、间接答疑

(2)问:据报道,巴基斯坦已宣称对日前1名中国女性公民在白沙瓦市遭枪击身亡事件负责,中方能否证实案件系巴所为?是否就此与巴方进行交涉?(2012年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答:关于枪击事件的背景尚在调查之中。中国政府谴责这起针对中国公民的袭击事件,已要求巴基斯坦方面全力缉拿凶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在巴中国机构和公民的安全保护。

在这个提问中,记者想获取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突发事件后的交涉情况,发言人并没有选择“是”或“否”直接作答,而是通过解释原因和事发后的行动间接回答了问题。我们可以从“关于枪击事件的背景尚在调查之中”和“已要求巴基斯坦方面全力缉拿凶手”看出回答。

3、直接回避

直接回避是发言人以非常明确的方式回答记者,对问题不给予回应。而且在全年519个事务性提问中,直接回避的使用频率不高,占了13%。我们通过对事务性提问和回答的对应情况考察后发现,直接回避主要是针对敏感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会议细则的提问。发言人主要是采取转移职权、否定知情、提供允诺或建议的方式给予回复。值得提出的是,针对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发言人倾向于使用转移职权的方式回避。而针对会议详细内容的提问发言人倾向于使用否定知情和提供允诺的方式给予回复。

(3)问:中方近日又取消10多架空客飞机订单,这是否是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反制措施?(2012年3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主持例行记者会。)

答:我已就此表明过中方立场。你提到的具体情况可向主管部门或航空公司询问。

从提问中我们可以知道,记者围绕“欧盟征收碳税”来提问,其实,欧盟对中国征收碳税的行为是一种不和谐,有意针对中国的不平等行为,记者有意而为之,所以发言人直接转移职权,拒绝了对问题的回答。

4、间接回避

间接回避从表面上看是对记者的提问给予详细的回答,但是记者不能从发言人的答语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是发言人常用的回答技巧,这样既顾及面子也保证会话的正常进行。而且在全年519个事务性提问中,间接回避的使用频率是除直接告知之外最高的,占了23%。我们通过对事务性提问和回答的对应情况考察后发现,间接回避策略主要是针对敏感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会议细则问题。

(4)问:请介绍韩国总统李明博此次访华的会谈会见安排、议题?(2012年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答:李明博总统访华期间,主席将与李明博总统举行会谈,吴邦国委员长、总理将分别会见李明博总统。双方将就中韩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针对获取会议访华安排类的提问,记者倾向于使用祈使句的提问形式,而发言人倾向于用一种固定模式回答,他们惯用的回答模式是:首先指明会议和会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引入“双方就**关系(两个国家名)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这句套用语。这种回答模式在同类问题的回答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看似内容丰富,但并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内容,发言人以虚代实,巧妙地回避了问题。“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是模糊类短语,它们的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发言人并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复。

二、总结

综上所述,直接答疑,间接答疑,直接回避,间接回避是发言人回答的惯用策略。但是发言人的回答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此,仍有很多的下位策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上一篇:由甲:在中国有更多机会发展自己 下一篇:加强幼儿园主体墙创设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