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票证叫侨汇券

时间:2022-09-14 10:34:30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物资供应非常贫乏,各种物资都需要凭证供应。如今四五十岁的人都认识或者使用过各种各样的票证,比如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蛋票等等。然而,有一种票证可能就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了,那就是侨汇券

最近,我在家整理废旧书报,偶然发现一张三十多年前的“安徽省侨汇物资供应证”。面值五十元的票证上附有“购物券”、“工业品券”和“副食券”若干张。而每张券面又有数额不等的购物数量,如“5张”、“1张”、“0.5张”,分别可以购买不同数量的对应物品。另外,也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及两百元等不同面值。看到这张“侨汇券”,令我忆起许多往事。

七十年代末,我在山区一个文化站工作。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文化站恐怕是个唯一有文化的地方,这里不但有许多的藏书,报刊杂志,更因为我这个师范毕业生代表着文化人在这里的唯一标杆。附近乡亲们有什么写写画画的事理所当然地找上了我,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人,比如写个春联、喜联、寿联呀,写个地契、合同、申请报告呀。其中,有一位耄耋老者,他的弟弟当年跟随老蒋去了台湾,算是有了海外关系,而且还是“危险”的敌对关系。八十年代初,冰封开始有了化冻的迹象,他弟弟多次从新加坡、泰国等地寄信回来,并且还不时寄些钱币药品什么的。收到钱币物品总该回复,可当地找谁可以冒险与“特嫌”联系呢?当时,许多人猜测,老人的弟弟是不是台湾特务,或者台湾派驻外国使节,所以,对于他们家的事避之犹恐不及,哪还敢与之通信呢?老人想到了我,不但因为我是文化人,可以胜任他的事,而且我为人正派,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就这样,我,与这个海外关系保持了两年多的联系,直至老人仙逝。老人为了感谢我的帮忙,总给我一些海外寄来的药品包装盒之类的小玩意,说是留个纪念。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安徽省侨汇物资供应证”。此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专门奖励那些吸引外汇的顾客,帮助他们在那物资紧缺的年代购买紧俏商品的。虽然它不是有价证券,但那时比金钱更起作用。我经常用它买凭票都难买到的“大前门”、“飞马”香烟,买时髦的卡机布料,买上等的芝麻油。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有钱没券是不行的。当时,只有在“华侨商店”里才能买到电视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大件,而前提是得拥有“侨汇券”。1958年,福建率先发行侨汇券,接着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相继发行。一直到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并轨,“侨汇券”才退出历史舞台。

时过境迁,侨汇券已经成为一种特殊意义的收藏品,但那段记忆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今天翻出这张侨汇券,令我喜出望外,我当好好保存,保存的岂止是一张票证,它还依附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和故事。

上一篇:微型住宅主宰楼市未来? 下一篇:郭晖:摇着轮椅上哈佛的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