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局长”的忏悔:有一种爱情叫飞蛾扑火

时间:2022-10-17 01:55:34

“私奔局长”的忏悔:有一种爱情叫飞蛾扑火

有些念头万万不能动,一旦动了,就像推倒了第一张痛苦的多米诺骨牌,妻离子散、身败名裂就会随之而来。想私奔的人在看了《私奔日记》后,99%的人会彻底放弃。

――主人公语

一念之差,局长携情人私奔异乡

38岁之前,李福寿在事业上一直是比较成功的。他凭借不俗的文笔,从一名中学教师转入仕途,并通过10年奋斗,成了湖北云梦县委宣传部副科长、县文化局局长。家里有宽敞的住房,单位有专车,妻子温顺,儿子懂事,李福寿的幸福生活令人们羡慕不已。然而,这种生活在李福寿看来并不完美。他与妻子是“闪婚”,婚后总对妻子感到不满意。

不久,一个女孩的出现改变了这位局长的命运。

在当地文化系统工作的雅丹,是一个25岁的美丽女孩,她天真烂漫。在频繁的工作交往中,李福寿与雅丹彼此产生了好感。他总爱拿眼前这个女孩和妻子做比较。李福寿越来越觉得,雅丹才符合自己“梦中情人”的标准。

与雅丹相识几个月后的一个夏夜,李福寿在一种犯罪感的笼罩下,亲吻了她。女孩全身颤抖,依偎在他的怀里,动情地说:“你娶我吧!不管有多穷,我一生一世跟着你。”雅丹的热烈表白,让年近40岁的他找到了初恋般的美妙感觉。

一年后,李福寿和雅丹的暧昧关系被他的妻子发现了。妻子找到了李福寿的单位,当着所有同事的面喊道:“你和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清楚!”李福寿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自己多年来树立的威信和口碑在几秒钟里跌得粉碎,所有的退路也瞬间坍塌。

经过几天的激烈争吵,李福寿提出了离婚,但妻子坚决不同意:“要离也行,必须赔偿我30万元!”妻子仍在试图挽留,她知道丈夫无论如何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深深的愧疚,让李福寿在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单位领导的批评,同事们的风言风语,又使他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一星期后,绝望的李福寿产生了一个冲动的念头,他当即拨通了情人的电话:“我准备放弃一切出走,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吗?”

“愿意,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雅丹毫不迟疑地回答。“如今想起来,一是她太年轻,受不了压力;二是她可能以为出去是一件好玩的事。”无论如何,雅丹的应允成了李福寿决定私奔的最大支柱。

放弃拥有的一切和情人私奔,对一个男人来说,既是绝望中的狂欢,也是自负和自私的爆发。而对妻儿家人的伤害,则注定将成为他一生的枷锁。

1997年6月18号,是李福寿永生难忘的日子。他在单位放了一封辞职信,然后抛下老母亲、结发15年的妻子和13岁的儿子,带着情人离家而去。“回不回来吃饭啊?”出门前,72岁的老母亲像往常一样问他。“不回,我走了,妈。”母亲专注于择菜,没有抬头。李福寿强忍泪水走出家门,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斥着悔恨、煎熬、挣扎、挫折、窘迫的私奔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条混蛋的路。

落魄天涯,

背井离乡的爱情满目辛酸

李福寿和雅丹商定去厦门生活。上飞机时,李福寿泪眼朦胧,雅丹挽着他的胳膊,一脸兴奋。这个比李福寿小13岁的女孩从来没有想过,和一个有妇之夫私奔意味着什么。

文化局长李福寿的私奔事件,在小县城投下了一枚炸弹。两个为爱背井离乡的人,就这样在故乡将自己连根拔起,匆忙移植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李福寿与雅丹从此隐姓埋名,切断了与老家的一切联系。水土不服,使雅丹刚到异乡就害了一场病,等她身体康复后,两人已经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工作,李福寿和雅丹就连着饿了两天肚子。

华灯初上的厦门美丽纷呈,却不属于这对天涯沦落人,他们在异乡的街头紧紧拥抱在一起,忍受着饥饿和寒风的侵袭,以仅存的爱情相互慰藉。

第3天,李福寿好不容易在一家物业公司找到了工作,但收入微薄。好在吃饭时,米饭随便打,可菜只有一份。那段日子,李福寿每天只吃一点饭,把菜留下,再悄悄盛满饭带给雅丹吃。

到厦门的第二个月,雅丹就怀了孕。由于租不起房子,他们就暂住在物业公司的杂物房里。雅丹不属于公司人员,按规定不能住在这里,她便不敢在上班时间从大门出入,因此不得不拖着有孕之身从窗户爬进爬出,以至伤了小腿。

每天天不亮,李福寿就起床悄悄地为雅丹煮饭,深怕被同事发现。一碗面条和两个荷包蛋,就是这个孕妇的“营养早餐”。纵使如此,雅丹也不愿独享,每天硬是让李福寿吃了蛋黄才放他走。看着她捧着一碗干巴巴的面难以下咽的样子,李福寿很难受:她跟我远走天涯,自己将如何面对她的信任和忠诚?

不料,即便如此落魄的生活,也未能维持多久。有一天,物业经理发现李福寿把“妻子”也领进公司吃住,就阴阳怪气地说:“开发区旁边的那个村头要办养殖场,有很多新修好的猪圈,一些盲流未经许可就搬进去了,你也可以免费去住。”和拮据窘迫的物质生活相比,无止境的心灵失落与失衡,更是蚕食着李福寿所剩无几的信心和自尊。

1998年初,李福寿到泉州一家小报社当起了记者。他找了一处租金低廉、几十个租户共用一个水龙头的民房,带着怀孕的雅丹搬了进去。正值冬天,因为被子太薄,一天夜里,雅丹被冻醒了,坐在床上蜷缩着瑟瑟发抖的身子哭。李福寿的心都碎了,他们的生活仿佛已经跌入了万丈深的枯井,看不到日月。而更令他感到绝望的是,报社裁人,李福寿又一次失业了!

靠朋友的接济,李福寿和雅丹租了一个小铺面开起了小卖部,两人就住在里面。可堂堂文化局长做起生意来却相当笨拙。小卖部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1998年4月29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5月3日,李福寿在日记里不无委屈和悲愤地写道:云梦县的李福寿是什么人?跑腿的事别人做了,自己动动脑、动动嘴,事成了。今天我做了多少事?守店、买菜、打杂、洗衣、做饭、护理产妇和孩子……过去凭社会关系和一点本事,得热火朝天,今天失去这些基础后,我却如同失去翅膀的老鹰一样无法起飞!

女儿的出生,使两人的生活更加窘迫,但也给了李福寿一丝暖意和信心。他又鼓起了创造良好生活的勇气。然而,生活并没有那么快地谅解他,开业半年后,他的小商店倒闭了。

“弹尽粮绝”之际,雅丹决定给家人打电话要钱。碍于男人的颜面,李福寿不同意。“尽量克服一下吧,我想办法赚钱。”“你要是不同意我打电话,我就哭。”雅丹面带笑容说完这句话,眼泪却夺眶而出。

出书忏悔,

有一种凄美爱情无人祝福

1998年10月,李福寿第一次回家探亲,跪在母亲面前乞求原谅。老人高高地举起手要打这个混蛋儿子,手却始终没有落下,满腔的委屈和埋怨汇成痛心的一句话:“你们在外面过得好吗?”

3个多月后,老人就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妈疯了,你儿子也常常一发呆就是半天……”电话里大哥的语气像打枪,枪枪命中李福寿的心房。私奔以来,即便生活再窘迫,李福寿借钱也会给母亲、儿子寄去生活费。然而,这并不能换得他的心安,他的荒唐私奔将亲人推到了水深火热的深渊。

年底,妻子带着儿子来福建找到他,她仍在做最后的努力,希望李福寿能回去。“覆水难收,我对不起你们母子。”他垂头低语。妻子默默坐着流泪。那天正是除夕,处处都是团聚的灯火,李福寿一家却在啃噬家庭破碎的苦果。

1999年3月2日,李福寿回到家乡办离婚。15岁的儿子大大咧咧地在他面前坐下,跷起二郎腿,反复骂自己的父亲:“薄情,脸厚,不如去死……”李福寿只觉得悔恨和悲凉,他远远低估了自己带给儿子的伤害。

不久,他从表姐夫处得知了母亲亡故的噩耗。放下电话,他“咚”的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让母亲不得善终,此恨此悔至死难平!从此,这个叫李福寿的男人在云梦县彻底‘死’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1999年5月底,李福寿与雅丹登记结婚。随后,厦门一家大型国企接纳了他,雅丹也找到了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李福寿调进厦门时,按政策可以带一个户口,他没有带雅丹,而是把儿子带进了厦门。儿子高中毕业后到厦门参加了高考,并在这里上了大学。4年大学期间,李福寿经常到学校去陪他,直至孩子毕业后找到工作。他努力尽着一个父亲的职责,弥补曾经造成的伤害。但父子关系的重建,似乎并没有明显的转折。两人在一起时,除了沉默就是谈谈未来,却很少触碰过去。

2011年8月1日,李福寿高调出版了一本名为《私奔日记》的书,讲述了那段充满自私与传奇的经历。由于写的是真人真事,此书面市后很快引起轰动。一时间,唾骂、质疑、同情、艳羡……各种复杂情绪夹裹着复杂的人性,把私奔事件熬成了一锅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怪味粥。

李福寿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私奔日记》是他从1997年私奔后到1999年5月底的尴尬生活实录。他想给这个事件一个真实的全貌,并把良心放在社会公众面前进行拷问。在向亲人表示忏悔的同时,他还想通过这本自传体的书,为社会提供一个思考的样本和告诫。

起初,雅丹并不赞同李福寿出版《私奔日记》,她明白,这本书的出版会让她和家人再次面对难堪的局面。但为了支持丈夫的创作,雅丹还是同意了。出书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如今,李福寿和雅丹依然在厦门租房子住。尽管有时也会感到生活压力很大,但李福寿觉得现在还算得上幸福。“雅丹是这个世界最适合我的人,遇到她是我这辈子的荣幸。只是我不应该带她私奔,把她拖入生活的苦海,现在想来,当时还有更理智的解决办法。”

这位曾经的局长坦陈,他不敢奢求能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谅解,只想用自己荒唐的私奔经历告诉大家:爱情原本是美好的,但如果把它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再凄美的爱情,也注定得不到世人的祝福。■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此文严禁转载和上网!)(责编 冰蓝)

上一篇:自制房车“感恩号”的孝心之旅耀忠 下一篇:家乡的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