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晖:摇着轮椅上哈佛的女博士

时间:2022-10-23 12:47:26

郭晖:摇着轮椅上哈佛的女博士

她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北京大学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2013年1月10日,河北工程大学年轻女教师郭晖从北京飞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2003年,郭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郭晖掌握英、法、日、拉丁四门外语,她翻译了三部总数30多万字的外国作品。2008年,她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郭晖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感人事迹受到社会的关注,多年来,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到世界高水平大学访学研究。在河北省教育厅的关心下,在河北工程大学支持下,2012年8月,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全票通过支持郭晖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A: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2月9日,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副教授,母亲叫徐孔镕,也在该学校行政部门工作。郭晖小时候在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1981年5月9日,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的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也不见效果。之后转院到一家中医院,治疗30多天,未见好转。郭晖再次转院,到邯郸市一家较大医院治疗。医生诊断是风湿性关节炎,采用激素用药治疗,不见好转,身体开始浮肿。父母把郭晖转到峰峰矿区总医院。总医院的化验显示,郭晖得了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身体的腰部等部位,导致胸部以下部位瘫痪。

1983年1月,父母又将女儿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郭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医院方面让回家调养。回家后,郭晖只能躺着,坐不住,妈妈上班前把水、收音机等准备好,她不敢多喝水,因上厕所实在不方便。一次,郭晖口渴得难受,她伸手去拿杯子,不料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得半天起不来,她再一次想到了死。

1984年年底,父亲听北京结核病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开胸手术,希望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可以动一点了,可没高兴多久就又不会动了。

从首次治疗开始,郭晖就告别了校园。此时,懂事的郭晖心态已平静下来,郭荣茂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却是异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

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只能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学习,身体疲劳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学完初一课本了,母亲就将初二课本放到枕边,初中、高中6年的课本,郭晖在床上自学了4年终于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也一个不少的都做完了!遇到不会做的,就查字典和看参考书完成。

“孩子,你想考大学吗?”父亲问女儿。“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 “可我这不能动弹的腿,哪个大学愿意要我呀?”郭晖这么一说,父亲也一下子犯难了。

1990年9月的一天,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了一个老师,他告诉郭晖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老师建议她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家搞翻译工作。 这对郭晖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儿。

1991年4月,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三门课: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综合技能都是全市最高分。1991年6月,21岁的郭晖自己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这是她联系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郭晖很高兴,她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1993年6月,郭晖获得了全国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书后,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交给父母,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1993年10月,郭晖来到河北一家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时,校方说:“一是她身体太差,不能走路;二是学历太低,不能胜任学院教师工作。”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这让她真正的体验到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郭晖很争气,她开始攻读本科学位。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士学位,顺利地通过了另一门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1997年7月,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经详细询问,校方说:“我们只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但自考生如果本科已经取得5门主科合格证者,也可以录取。”当时,郭晖已经取得8门主科合格证,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步入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B:求职遭拒奋力攻读博士生

1998年6月,郭晖考试失败。进修班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授课,郭晖靠个人的努力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次还选择了学习一门法语。2001年,由于试卷搞错了的原因,14分的成绩化为乌有,郭晖没能通过考试。2002年6月,郭晖终于以71分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她为了这个硕士学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2年7月,郭晖再次来到河北一家学院求职,而这一次,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这一次,郭晖想求得一个心仪的职位。院方说:“郭晖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残酷的现实,让她再一次领悟到找工作不容易。

2002年12月7日,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这时,从答辩室走出一位老教授,郭荣茂紧张地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显得很激动:“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取得英语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郭晖渴望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愈加强烈。因为前两次求职遭拒,让她心理感到不平衡。

2003年,郭晖又通过考试,被山东大学录取,毕业时,山东大学授予郭晖“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其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导师也钦佩不已。

北京大学,郭晖更是视为神圣之地。但是,北京大学会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2002年12月1日,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高位截瘫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读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终于获得一套完整的书藉资料。

到2002年12月30日这一天,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女儿只是笑而不语。

2003年3月19日,郭晖的父母陪着她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就有热心的同学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是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2003年3月26日,5门考试结束。2003年7月3日,郭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家人相拥而泣。为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轮椅。郭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在拿系里的奖学金。她要用学识和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C:女博士摇着轮椅上哈佛

到北大读书了,她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维持生活。

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一个单独宿舍。2003年9月7日,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从此,郭晖每天奔波在课堂、食堂、宿舍的之间,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由于每次上课下课都得坐轮椅,经常引来许多异样的目光。

对于她的专业,郭晖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三教九流,无所不知。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能够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增加学习一门古希腊语。一年后,学业成绩也名列前茅。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上她。2003年12月30日,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在学习之余,着手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总会使师生们投以赞许的目光。2007年,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授予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08年8月,郭晖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历和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她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社会,她先后获中国残联的表彰和奖励,河北省政府、省残联授予她“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北京奥委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8年11月,郭晖受聘加入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至此,郭晖用27年的时间,终于“站”上三尺讲台。

2012年3月,郭晖获悉河北教育厅全额资助优秀高校教师赴海外留学的消息,她是河北开展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以来,第一位申请的残疾人。2012年8月11日,郭晖的申请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评审委员会专家全票通过。

2013年1月10日,郭晖从北京飞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海外留学生活。郭晖表示:一年后学成回国,她会继续留在河北工程大学,继续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郭晖把磨难变成了动力,实现了梦想,她高扬起生命的旗帜,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

上一篇:有一种票证叫侨汇券 下一篇:“省长”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