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材滋养学生作文之笔

时间:2022-09-14 08:52:34

让语文教材滋养学生作文之笔

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

一、从课文中学拟题

拟题,永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异彩纷呈。或直奔主题,气势逼人,如《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我的信念》;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辞,如《海燕》《丑小鸭》《大自然的语言》;或意境深远,含情脉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唐睢不辱使命》……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时,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抓住文章的“眉眼”让学生明白绘人重绘眼,写文先抓题的道理,学生既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同时补充最新的诗词拟题法,悬念拟题法,修辞拟题法等新颖的拟题技巧,点面结合。在自命题作文课上学生根据平时的训练,随性而作,拟出了很多颇具吸引力的好题目,例如《一碗牛肉面》《项羽新说》《春天就在冬天的身后》《轻叩记忆的门》等。

二、从课文中学立意

作文构思立意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供借鉴的佳作。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此文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议论借文中故事的意义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从而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化实为虚。这种“人生经历+人生感受”的两段式结构是写作的基本结构,学生易学易用。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四次背影的描写,极其自然的w现了在乱世之中弥足珍贵的父子之情。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在教学时则不必面面俱到,选其最精当的一点与学生共同揣摩、研讨,引导学生悟出“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相似点,选好依据的文例,快速运思成文。

三、从课文中学技法

“假中藏真法”。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结尾鲁提辖“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踏步去了。”只这一骂,一个精中有细,有勇有谋的鲁提辖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我的老师》中“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一举动,老师是“假”怒“真”爱,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便在这一落一迎中体现了。

“巧设悬念法”。例如《枣核》中三设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悬念一,“同窗索要枣核”;悬念二,“同窗珍惜枣核”;悬念三“同窗故弄玄虚”。设悬念是使文章跌宕起伏的好技法。

“言为心声法”。《陈涉世家》中第一段,陈涉只说了两句话“苟富贵、毋相忘”,“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这两句话已表明陈涉不安居于人下,胸怀大志的性格特点,用人物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境烘托法”。例如《最后一课》中对明媚自然环境的描写,对险恶的社会环境的描写,都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孔乙己》中在孔乙己的最后出场时用环境的萧瑟来暗示了人物必然的悲惨命运……可以说写作方法千变万化,只要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到很多可供学习的好文章、好方法。

四、从课文中学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先说句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再说词语,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文美词。例如《老王》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镶嵌”二字用得精妙,不说站,不说立,不用伫,也不用靠,只有这二字能把老王病如膏肓、骨瘦如柴、身体僵直的形态刻画出来。再如社戏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了。”其中“回望”、“飘渺”、“罩”这些词语都值得细细品味。

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要咀嚼、领悟美文,感受它美在何处,培养语感;二要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注意对课文中词汇的积累与摘抄;三要学以致用,在课堂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中运用所学词语。最重要的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点,感悟美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用活课本这个“例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结合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室、学校、社会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空间,语文即生活这样的大语文观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九年制学校(733000)

上一篇: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触摸语言 下一篇:课外阅读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