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赛代练”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4 08:10:57

谈“以赛代练”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学生进入到九年级,就面临着体育中考了,体育课按惯例就以训练为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布置训练内容和任务,学生反复练习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训练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严重,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训练课的态度,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学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目标

首先要根据各地的体育中考要求,结合自身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具体情况,并紧紧围绕体育中考的考核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笔者选择篮球、排球、支撑跳跃、田径等项目作为本学年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几个项目的规划和安排,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比赛分组

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因此,比赛的分组至关重要。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而灵活分组。可由教师指导分组,也可学生自愿分组;可按能力高低搭配分组,也可同层次分组;可男、女生单独分组,也可男、女生混合分组等。

三、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和体能增强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练习相结合就将学生灵活地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1.上球类课时,根据中考要求,学生分成篮球和排球练习组。篮球组学习行进间投篮,排球组学习双手正面对墙垫球。在初步掌握行进间投篮动作技术的基础上,篮球组可3~5人一组,每组比一比在完成整套动作的条件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少,质量最好。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半场比赛,规则是必须用三步上篮技术,否则进球无效。是比赛就有输赢,要有奖惩措施,这样学生在比赛中就能全身心投入,就能切实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轻轻松松通过体育中考。

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可以进行三人制或五人制比赛;可以进行擂台赛、淘汰赛、循环赛等。为了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可以按个人能力由教师或体育委员指定分组,力求做到每组实力尽量平均,并且经常调整,保持新鲜感。

2.进行田径课教学时,比如练习50米短跑,可同层次分组,比一比谁跑得最快;可不同层次分组,进行追逐跑;可男、女生同组进行接力跑;可双人、多人挑战跑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比赛,就是要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跑,极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3.练习前抛实心球时,教师前期讲解动作要领要详细,示范动作要规范,并且逐个纠正动作要耐心。在初步掌握动作要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分组掷远、掷准比赛等。方法是在前方不同距离标出不同分值,距离越远分值越大,统计分值大的组为优胜组。当然也要为失败组“把把脉”,分析失败原因,以便下轮再战。

还有其它几个体育中考项目,如支撑跳跃、立定跳远、跳绳等,都可以用“以赛代练”的方法进行练习,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及时小结

需要强调的是,每节课后教师要适时进行小结。多用表扬总结学生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学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以赛代练”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自我情操,夯实了运动基础。由于笔者坚持采用“以赛代练”的练习方法,在今年的全市体育中考中经受住了检验,学生体育中考均分位列全市第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赛代练”的方法,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有些不足,如组织时间要长一些,复习课、训练课很适合,新授课效果要差些等。对体弱学生和不太爱表现的、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更要区别对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定能大有作为。

上一篇: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下一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