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手指画

时间:2022-09-14 07:40:58

中国的手指画

中国画家通常用毛笔作画,手指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手指画风格凝重古朴又朴素稚拙,仿佛古代石刻或壁画,产生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高其佩(1672―1734)是手指画的开山鼻祖。他8岁开始学画,20多岁小有所成。他在研读绘画史时发现,古人早有用肢体作画、泼墨作画的记载:8世纪的画家张b作画时喜欢用手摸沓画布,9世纪的画家王洽则将墨泼在纸上,或者用脚踩、或者用手抹,随其形状画成山石云水。高其佩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出手指画风格和流派。他画起来速度很快,“顷刻之间就画好数十幅……没有一幅不让人叫绝”,所以他一生的作品数量惊人,从20多岁到60多岁画了五六万幅作品,流传至今的主要作品有《怒容钟馗图》、《梧桐喜鹊图》等。当时的理论家们形容他的画似有神通,好像一声喝斥石头都可以变成绵羊一样。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清朝后期的“扬州画派”中很多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手指画画家既要笔画水平高,还要喜欢手指画,这两个方面很难集中在一位画家身上。所以,高其佩之后二百多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1897―1971)才重振手指画。

潘天寿作手指画时,用小指画细线、拇指画粗线,最多的是用食指画线,因为它粗细正合适。如果需要画一个色块时就用中指与无名指并拢起来横着在纸上涂抹。遇到更大面积的色块,比如画一片大荷叶时,干脆用一盆调好的颜色直接泼在画面上,趁势四指并下或者用手掌迅速把颜色按着需要铺开。人物的眼睛和植物的花芯等细节是用指甲画成的。除了手指上下了很多工夫以外,他也常将豆浆喷在宣纸上作指画,为的是出现模模糊糊的神秘效果。

用手指画出长线是最困难的事,因为手指不能蘸上较多的墨汁。这是所有手指画家共同的尴尬,在实践中潘天寿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用一个小棉花球蘸饱墨汁握在掌心里,在宣纸上以食指轻轻滑动,同时逐渐握紧棉花球,使里面的墨汁顺着食指慢慢流在纸上,好像一支简易的自来水笔。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可在宣纸上画出各种长短的线条。

潘天寿的手指画作品是历来尺幅最大的,其中的巨幅指墨画幅面常在145厘米×360厘米以上,气概雄伟、水墨淋漓,若无特殊的魄力技巧是难以完成的。他的许多代表作都是指墨画成的,如《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荷花,以泼墨和手掌涂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鲜活。

潘天寿的手指画与毛笔画的区别,仅在工具技法的不同,在章法结构、艺术境界等方面,则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在笔画上的高度造诣,使他成为继高其佩之后,将手指画推到了一个新境地的一代大家。

高卉民(1948― )在手指画坛独树一帜。他生就一双修长的手,随便伸出一根手指就是一支画笔,这为他创作手指画提供了独有的便利。他师从潘天寿的学生张立辰(1939― )几年之后,便成为当代手指画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画家之一。他与潘天寿一样,毛笔画的也具有相当水准。而他选择的创作题材是最为适合用手指画来表现的。

结束在北京的学习之后,高卉民回到家乡哈尔滨。东北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雪地里的枯枝败叶和穿行其中瑟瑟发抖的野鸟是常见的画面。高卉民从这破败的枯草、不畏严寒顽强生存的野鸟中读出了生命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

枯枝野鸟是全新的绘画题材,当然也没有现成可用的表现技法,高卉民反复试验,终于发现手指画出的线条断断续续焦枯生涩,用它表现这些题材是珠联璧合。于是一幅又一幅精彩的手指画在他的手指下诞生,《鹤乡秋雪》、《塞北春萌》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他荣获了全国花鸟画展览的最高奖。

如今高卉民依然处在创作的旺盛期。他有些担心的是,手指画这一特殊画种能否会有年轻人热爱并传承和发扬下去。此外,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开创一个以寒冷地区题材为主的新画派,与中原的各个画派相并列。

上一篇:美丽\和谐的江宁 下一篇:对口支援是中国特色区域合作机制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