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产业升级

时间:2022-09-14 07:10:20

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产业升级

提要 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00~2009年的FDI数据,分析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三次产业间及内部分布状况,就进一步利用FDI加快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建议。

关键词:FDI;河南省;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转变效应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0-QN-096);2010年度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QR1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力地推动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带入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正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阶段,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合理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FDI与产业结构概况

(一)河南省引入FDI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建设刚刚开始,且地处内陆,河南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有较大的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了快速稳步的增长趋势。由表1可见,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53,999万美元,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122,960万美元,到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高达479,858万美元。(表1)

(二)FDI在河南省产业分布状况。(表2)由表2可见,2000~2009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很小。2000~2009年的十年间,河南省第一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024万美元,占同时期河南省实际利用FDI总额的1.98%。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涉及第一产业本身较少,加之第一产业开发投资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可控性较低,风险较大,所以,外资投资意愿较低。

2、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主导地位。2000~2009年间河南省第二产业每年所占的比重都在60%以上,最高达到90.83%。从不同时间段所占的比重来看,从2000年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0.83%下降到2003年的80.09%,再下降至2009年的68.85%。显示出河南省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逐时期下降,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FDI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

3、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不断提高。2000~2009年间河南省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和所占比重均逐年上升。但是,从所占河南省实际利用FDI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在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有待加强对FDI对第三产业倾斜的引导力度。

(三)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内部分布情况。表3中,农、林、牧、渔业构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其他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这样可以看出FDI在三大产业内部的分布概况。(表3)

由表4可见,在第二产业内部,FDI的分布有以下特点:(1)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的分布来看,制造业的比重很高,其他三个行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在2005年到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均达到60%以上;(2)采掘业、煤电水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分别较低,且从实际利用金额和比重上看,逐年波动较大;(3)建筑业所占比重最低,2008年增长明显,由2005年的320万美元增至16,079万美元,增长50倍左右,2009年略有回落。(表4)

二、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5%、14.8%、10.5%。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仍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其产值比重从2001年的21.86%降至2010年的14.22%,平均每年下降0.76个百分点。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2001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21.8∶47.2∶31.0,到2010年,该比重为14.2∶57.7∶28.1,非农产值比重在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特点。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而第二产业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的水平仍较为落后。

(二)利用FDI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与沿海沿边地区相比,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时间较晚,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等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第二产业领域为主,进入信息产业、批发零售、科学研究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较少。相比较,第一产业投资变化不大,但所占比重较低,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及农业发展的情况不相称。短期内,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难以改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河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仍将以增长效应为主导,投资质量不高。

(三)利用FDI地区分布不均衡。从近年来河南省各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数额与比例上看,虽然FDI在河南省内各市的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北部地区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集中的地区,而豫东、豫东南地区则一直较为低迷。从投资额上看,各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郑州、洛阳两市在引入外资方面优势明显,远远超出了其他市。郑州市一直位于第一位,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为161,795万美元,洛阳市位于第二位,为91,548万美元。从所占比重上看,郑州市2009年利用外资比例为33.72%,位列第一,洛阳市为19.08%。2009年开封、濮阳、商丘、信阳、驻马店、济源等市实际利用外资均在10,000万美元以下。河南省FDI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区位因素、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劳动生产率以及地区的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在吸引外资时率先开放,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投资的热点地区。

三、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政策建议

(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外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能源、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治、法制、政府效率与服务质量)。要尽可能地加快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同时,加快公路、铁路、航空交通骨干网的建设。在软环境方面,应迅速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二)重视引资质量,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由于河南省处于引进外资发展的较低水平,规模有限,在引进外资时除了从引资数量上考虑总体的规模大小,还应将引资的质量问题提到一个更重要的地位上,提高引入资本的技术含量,促使外部投资在充分发挥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同时,对河南省企业总体的产业结构及科技力量产生较大的外溢作用。

(三)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目前,河南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虽然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造成其与一三产业差距继续拉大,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1、应当引导FDI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好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应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薄弱部门,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外商对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部门的投资较少,所占比重较低。应当有步骤地引导外商增加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并尽快通过推进相应的体制改革,打破原来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改善。

2、注意引导FDI在第二产业内的流向。河南省制造业行业齐全,基础较好,是FDI进入最多的行业。但是,目前投资性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但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与上下游产品之间的衔接性、产业的辐射性和控制功能还不强。应适度控制轻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对增加对重化工业的投资,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并引导外商投向于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轻工业,从而带动河南的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上一篇:我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 下一篇: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留用地产权经济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