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生五个“要”

时间:2022-09-14 05:33:00

春天养生五个“要”

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要求养生者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为主。就春天养生而言,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情志要舒畅

中医五行学说中,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故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一定要保持情志的畅达,情绪乐观开朗。因为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多种疾病。

起居要防困

“春眠不觉晓”,日上三竿,睡意未消。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人体反觉困倦,但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所以春季养生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信步慢行,改变倦慵思睡的状态,振奋精神,迎接新一天的工作生活。

衣装要捂暖

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天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必须注意保暖,有如保护初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这就是“春捂”的道理。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饮食要甘辛

春天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麦、枣、花生、葱、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否则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

肝气的疏泄,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散寒邪,扶助阳气。

活动要平和

“动”是春天养阳重要的一环,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多运动多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可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当然,活动要平和生动,以顺应春气生发,增长人体阳气。

上一篇:春游西湖赏桃柳 下一篇:补脑益智食品十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