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白居易的钓鱼诗

时间:2022-09-17 08:51:24

漫谈白居易的钓鱼诗

白居易是一位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流传下来的二千八百多首诗中,有一些是写钓鱼的。他一生关心政治,他的钓鱼诗也充满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那种复杂的思想状况,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于下邦(今陕西渭南县)。他在29岁进士及第之后,仕途顺利,年青人血气方刚,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锐意于对现实社会的改革。他在《新制布裘》诗中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由于白居易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以诗文为武器抨击守旧势力,引起了权贵们的不满。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40岁,他的母亲因患严重的精神失常,死于长安。按当时丧礼,须守孝三年。白居易把母亲灵柩运回故乡――下邦下葬。他自己和家人在渭村住下来了,像当年陶渊明那样躬耕垅亩,经常与农民群众接触,深知农民的疾苦。这时期他家的生活也比较困难,全靠友人接济,又碰上爱女去世,他心情很不好。常以借酒解闷。有时“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夜坐》)。在渭村,他写了几首钓鱼诗,反映了他生活的窘迫,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如《东墟晚歇》:“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绕冢秋花少颜色。细虫小蝶飞繇繇。中有腾腾独行者,手拄渔竿不骑马。晚从南涧钓鱼回,歇此墟中白杨下。褐衣半故白发新,人逢知我是何人?谁言渭浦栖迟客,曾作甘泉侍从臣。”白居易在诗题下自注:“时退居渭村。”这首诗正是他在渭村时的生活写照。

白居易钓鱼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更多的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情。《咏拙》诗中说:“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但是,当他真正提起钓竿,就马上想起从前的姜太公,从而想到自己的仕途。渭水曾是姜太公垂钓遇周文王而发迹之地。虽然渭村距离磴溪有五百里,但同在一条渭水边,只不过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上游北岸,白居易钓鱼在渭水下游北岸。这怎能不使他抚今追昔呢?有名的《渭上偶钓》,描写的正是此时此景、此地此情:“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微风吹钓丝,媚媚十尺长。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亡。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诗中,他把自己与姜太公作比较,诉说自己不得志的情怀。说实在,此时的白居易并不是想钓条什么鱼,心里只希望有一位像周文王那样的明君,使自己有施展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失望使他更感忧郁。最后两句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感。

在《垂钓》这首诗中,他回忆十年来的政治生涯,匆匆十年,往事历历,使他感慨万分:“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诗中所说“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指的就是这段飞黄腾达的仕途。后终因“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遭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挤,如今却伴江叟垂钓于江边沙头,怎不伤心!此诗最后四句表达了白居易内心无限的感慨!白居易对渭村这段生活感受很深,直到十几年之后,59岁时白居易在洛阳写了一首诗《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事因成四韵以献之》,诗中还说起退居渭村时的旧事和当时的情景:“引棹寻池岸,移尊就菊丛。何言济川后,相访钓船中。自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诗中所说“五相”,据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说,是指李绛、裴度、裴珀、王播。“渔翁”,则是白居易自指。

白居易44岁时,这是他一生政治生活的转折点。在渭村住了三年多。元和九年(43岁)初冬,他回到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他对这种陪伴太子读书,难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清闲官职是不满意的。第二年(公元815年),一场更大冲击着他的政治生活。为当时宰相武元衡被人暗杀一事,终于得罪了权贵。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之后,长期宦途蹭蹬,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中。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险恶,尽管他竭力摆脱朝廷中“牛李党争”,忠于职守,在职责范围内尽力为百姓做些好事,但是当年的宁折不回的斗争锋芒却已减弱了,不复谔谔直言,政治态度也转向消沉,佛道思想在白居易头脑中逐渐滋长。以至在参禅、学道、饮酒、钓鱼、赋诗中去寻求“知足保和、吟玩情性”的闲适之乐。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夏,白居易被召回京。第二年升任尚书主客郎中。他回京两年,看到朝廷腐败,为避祸远嫌,白居易力求外放。长庆二年(公元822年)51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3年后,又调任苏州刺史。到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称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自此不复出。白居易归隐洛阳之后,过着闲适的生活。“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钓。”(《观游鱼》)可见其自得其乐的情趣。白居易在洛阳的住宅是他53岁时购置的。那时,他从杭州归来。他对杭州山水,对杭州人民情意是留恋的,所以在洛阳建造住宅时,便把江南园林特色融化在自己家园的建筑之中。也像灵隐冷泉亭一样,在卧房边筑起池塘。《临池闲卧》说:“一竹围庭匝,平池与砌莲。闲多临水望,老爱向阳眠。营役抛身外,幽奇送枕前。谁家卧床脚,解系钓鱼船。如此环境,确有说不尽的钓趣。《家园三绝》(其一):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家园建筑很富江南景色,使得那些客居洛阳的江南游子入其境,便有思乡之情。白居易也非常自得,《新小滩》诗说:“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在这个时候,垂钓成为白居易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闲游》诗说:“外事因慵废,中怀与静期。寻泉上山远,看笋出林迟。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钓丝。澄清深浅好,最爱夕阳时。”特别在炎热的三伏天,白居易虽然年岁已高,不便远游,但他仍以垂钓为乐。《池畔逐凉》是这样描写的:“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爽似秋。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白居易有一首钓鱼诗《和(春深)》(其十二)写得很美:“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松湾随棹月,桃浦落船花。投饵移轻楫,牵轮转小车。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白居易喜欢垂钓,他也那位吟咏“青翳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不大一样。白居易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入世者。他主张贤人治国,渴望兼济效世。他在贬官江州之后,现实政治带给他的遭遇,使他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变化。他看到了现实中的问题,他关心国事民生,但他无法改变现实。他垂钓于渭水岸边也好,垂钓于家池小滩也好,都是为了寻求思想寄托,表达心中的愤恨不平。在他的后期生活中,他把养生、钓鱼、饮酒、吟诗四者融为一体,这实际上是他慰藉心中的苦闷和他对现实政治的感慨的表达。

上一篇:走出退休后的烦恼 下一篇:老人再婚 慎思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