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时间:2022-09-14 05:07:09

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现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作文选》的翻版,假话、空话、套话普遍存在,缺乏创意,没有生气和灵性。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评价难逃其咎: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作文课,我们学习《习作四》。请翻开书,把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或老师指名读。)

师:这次作文给我们提出哪些要求?谁起来说说?

(学生相继说一说。)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题目的要求审得很清楚了,下面我们就准备写作文。怎样写呢?老师找到了两篇范文,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

(师生赏析,学生仿写。)

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出示命题——审题明义——指导选材——范文引路——学生模仿习作。教师指导时,总是那几句话:选材要新,主题要鲜明,结构要完整,事例要典型。如何才能做到这些,以范文取代,美其名曰:让学生感悟。学生依葫芦画瓢,怎能写出有灵气的佳作?

片段二:

师:同学们,老师把上次作文批改完了,从总体上看,大家写得比较好。许多同学能做到语言通顺,条理清楚,抄写认真。比较突出的有……,较好的有……,字数较少、抄写不认真的有……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讲评了,下面我们学习写本次作文。

(师生基本上又回归片段一的环节)

虽然现在作文评价不再以分数出现了,但教师主要是以笔批为主,在撰写眉批、尾批时,缺乏评价的针对性,常常以仲裁者的身份,大而化之地一批了之,讲评更是走过场,浇灭了学生习作的创造性火花。以下笔者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1. 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说:“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学时,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教学《春天的活动》时,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我们作文课到花园里上,好不好?

“啊?到花园里写作文?”

“哇塞!”

师:“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我们先不急写作文,趁这好天气把凤仙花种上,这可是我们《科学》课还没完成的任务呀!大家忘了吗?

教师边说边出示种子、花盆、泥土、播种工具,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组织学生亲自播种、交流播种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活动、习作,想学生所想,大大增强教师的教学魅力,改变了师生的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放松自我,从而说出、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2. 转变视觉,让学生写出生活的心声

作文的源泉在哪里?当然源于生活。教师要把视觉转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如学校门前的十字路口经常出现闯红灯及交通事故、人行道上的盲道经常被占。就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唱的儿歌。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最近,我们正在搞“平安睢宁”的活动,请大家关注我们身边的交通路况。大家可要眼、口、手、脑全行动,可以观察、采访、记录、拍照……为下周“打造平安睢宁”主题活动做好准备。

然后利用晨会、队会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习作中就有了素材,围绕这一主题,他们写出了《梦醒时分》、《路灯的对话》、《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盲道和红领巾》、《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等佳作,获得好评。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父母亲友、关注动物植物、关注读书收集手工制作、关注种植采摘、关注参观访问等,并结合教学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一些活动,寓作文教学于生活之中,学生就不愁没话可说、没事可写。

3. 转变教法,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采用的想象作文形式有:剪贴想象作文、绘画想象作文、制作想象作文、续编故事作文、扩写故事作文、童话故事作文、奇思妙想作文。如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 

教师播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引导学生在欢快美妙的乐曲中借助语言情境,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进行即兴表演。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采用童话剧的形式,表演得十分精彩。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

然后引导他们把刚才的表现写出来。他们写出的《OK,语文课》、《这样学语文,我喜欢》、《精彩一刻》、《我班的表演明星》、《我班的开心果》等佳作纷纷发表在各级报刊上。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有了“成就”的,就会爱上习作。

4. 转变形式,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

我进行了“作文教学程式开放”的尝试,变程式化教学为动态教学。

(1)开放命题,采用教材命题、教师命题、学生自由命题的“优化组合”。即教师提供范围,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出题,如“我的伙伴”,让学生根据实际体验命题。

(2)开放文体,我不拘泥于记叙文与教材规定的几种应用文写作。一个现象、一个场面、一句笑话、一种物品、一次活动……只要能引起学生作文兴趣的,都可以引导学生写。如:我市的“首届山羊节”活动,我引导学生写广告词;班级鸡毛掸被学生破坏了,引导他们召开中队会,并写《鸡毛掸子追悼会》;放风筝时一个风筝飞行不稳,引导他们写《丹顶鹤为啥打醉拳?》;一些学生买零食吃并乱扔果皮、纸屑,引导学生写《我的一份建议》……

(3)开放内容,采用两个“允许”:允许学生从绝对强调真实到适当“虚构”;允许单纯强调事实到合理展开想象。

(4)开放训练时间,不把作文课固定在某一时间,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只要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创作冲动,就趁机指导,以促成学生别具一格的表达。

(5)开放评价标准,以学生个体为本,因人而异。优生严格要求,好中求新求异,中下等生以鼓励为主,并多加指导,促其进步。加大面批,真诚沟通,切实保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总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上一篇:试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