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14 04:47:26

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农村高素质,稳定而又有教育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的建立,关系到广大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建设。因此,在农村的教育行政管理中应实施“抓师魂,立制度,强培训,提素质,广激励”的多元化管理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打造农村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5-02

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各类建设人才的最佳选择。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坚,是实施各类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笔者认为要从下面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打造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的教育发展。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的现实意义

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其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保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劳动质量,只能取决于他的劳动主动性、创造性、严谨性等有关职业素质,所以传统的行政型管理手段(其数学模式为:绩效=法规×组织×程序)是难以保证教师劳动质量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1]第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职能,直接起着教育工具的作用。一个素质良好的教师,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学多思、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陶冶,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志趣爱好等。

二、当前农村的中学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制约

当前广大的农村中学,师资队伍的状况:

1.农村教师的敬业精神空前危机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中学教师显性流失、跳槽、出国、弃职下海每每发生,这种现象直接撞击着广大教师敬业、乐业、勤业的防堤;当今大有蔓延之势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以至校园内流行着另一种奇特的现象——隐性流失。许多教师到处兼职、炒股票、经商,把教师职业当作第二职业;还有一些教师唯利是图,取财之道面向学生,以种种补习名义捞取大额补习费,伸手接受家长重礼,写教案要补贴,上课要课时补贴,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要补贴,毕业班要质量奖,非毕业班要教学奖,追回流生要补贴,巩固学额要奖励,各项评比要奖金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

2.教师群体素质的关键因素,即知识结构,对农村教师而言较单一,无形中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学历结构和学识结构。学历代表个人的文化水平,说明具备了某段教学工作的起码条件,但不能保证个体的学识水平。学识水平,是指个体具体知识的广深程度,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教师都是近十年来的师专毕业生,他们的成长受到农村文化氛围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懂得本学科知识,对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了解甚微,爱好不多,兴趣不广,学校各种活动缺少良好的组织者,各种竞赛难寻出类拔萃的教师。

3.教师陈旧的教育思想方法、手段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集中表现出三个弊端:第一是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只研究教师的教授法,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授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第二是只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应试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记住,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锻炼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第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容器”,如加班加点、书山题海、频频考试等沉重的课业负担,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应从抓“师魂”入手。教师的劳动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师魂”。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就是“师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事业,这是师德的核心。农村青年教师中的大多数是满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憧憬而走上工作岗位的。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心理准备不足,事业心很容易动摇。对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师德教育力度,抓住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信任青年教师,知人善任,多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关心青年教师的精神需求,评选青年教师的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教坛新秀,使青年教师树立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爱学校,是教师事业心强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注重在教师中培养学校向心力、凝聚力,校长应给新教师上校史课,讲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同时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视并采用教师的合理建议,设立有价值的建议奖,使教师产生受到信任尊重的亲切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努力解决教职工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视校为家。

爱学生,是师德的最高表现。教师离开了对学生的爱,那么爱事业、爱学校都是一句空话。所以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是一种强力的教育力量,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为了培养对学生奉献的一片爱心的情操,学校应一方面加强学习,宣传典型,树立楷模;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如制订《爱生公约》、《师德教育十要十不要》等,使教师的言行有准绳。

2.建立健全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学校配合进修学校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对新教师严格要求,精心指导,不仅业务上指导,而且要在思想上加以指导,促进师德师风的发展,以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导新教师要做好五个“一”,即拜一位指导教师、备好上好一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组织好一次主题班会;过好“六个关”,即课堂教学基本功关、教材关、教法学法关、当好班主任关、教研关、课外活动关。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建立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工作几年后要轮训一次,保证教师知识的更新。

上一篇:反抗与重建 下一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