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时间:2022-09-14 04:11:44

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摘要:简要介绍了供电可靠性的定义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农村电网及农网供电可靠性的现状与特点,指出影响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关键词:农网;配电网;可靠性;经济性评估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power grids and rural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ural power supply, improve rural power supply reliable measure.Key words: rural network;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economic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引言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是可靠性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相结合的应用科学。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电力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与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靠性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意义在于结合电力系统及其设备自身的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的计算、预测与评价办法,从而寻找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途径和方法,使其可靠性与经济性达到协调配合。

我国农网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起步于2002年,通过几年的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了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工作体系,对应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的规范。农村配电网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但与主网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1)农村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直接与农户相连,整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主要通过农网来体现,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集中反映了县级电网的运行特性;(2)农村配电网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网状结构,对故障特别敏感,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最大。

1农网供电可靠性现状

1.1农网供电可靠性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

目前我国农村配电网处于快速发展与问题并存阶段,一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地区供电系统,但另一方面其供电可靠性水平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已很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2农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网的供电可靠性一般由县级供电企业的生技部门或安监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在农村供电所设立供电可靠性兼职人员每月对数据进行填报。但农村供电所供电可靠性的兼职管理人员大部份没有正规的接受供电可靠性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无法有效开展农村供电所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的供电可靠性专(兼)职限于专业知识及其它限制,很少会从统计报表中去认真分析农网供电可靠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更不要说利用可靠性得出的指标数据指导农网规划、建设等工作。

1.3农村电网的结构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配网所处的地域特性决定了它多为放射状结构,一般仅有单电源供电,即使是环型网络结构也多以开环方式运行,甚至缺少网络联络开关及刀闸,无法实现电源的互为备用;供电半径长,节点支路、配电变压器数量多,布局分散;设备性能较差、状态变化频繁等特点,其检修、施工、改造也只能在停电状态下进行。从20世纪末开始国家虽然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地区需要改造的农网工程面大,具体落实到点上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农网改造初期为了追求改造面,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低水平建设。

2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着力抓好人员培训,提高素质,建立健全农村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客户停电基础数据收集统计和管理制度,对照《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用《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来衡量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客户停电时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便于指导实际工作。

2.2加强检修计划管理,实行综合计划检修

通过对以往计划检修、故障抢修流程的梳理,尽可能缩短和消除各个工序作业时间之间的等待时间间隔。以月度、年度检修计划为龙头,逐级落实生产作业,形成综合检修,每次综合检修力争解决停电范围内的所有问题。通过召开月度计划停电检修平衡会和非计划停运和设备缺陷周分析会,重点关注设备检修和客户检修,全面推行综合停电管理。实现设备检修、投产调试与客户检修三联动,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严格按照规程对输、变、配电设备等电力设施进行巡视(包括特巡、夜巡)、维护,大限度减少因外界环境、外力破坏、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事故。

2.3完善农村配网规划

当前电网规划往往只注重于主网和城网,而往往忽略农村配网。加强农网改造对可靠性评价规划的力度,做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步实施,是提高农网可行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步骤,也是农村配网建设蓝图所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做农村配网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农村负荷的增长特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认真研究,既要满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系统电网结构,选择合理的接线和经济的运行方式,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形成N-1方式的供电模式,增强各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供电能力。通过对配电线路加装分段开关,各分段线路分别与相邻的馈电线路增设联络线路或联络开关,当线路故障或检修时,可以通过原有的电源和相邻回路或本线路完好区段供电,以缩小故障或检修的停电范围,减少停电时户数。

2.4提升农网的科技水平

(1)提升农网防雷水平。

在新建及改造的35kV线路中全面采用全线避雷设计,在10kV线路中通过加装线路避雷器等措施提高防雷水平。将主网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向农网延伸,通过雷电定位快速查找出35KV线路的落雷情况,从而及时查找出线路雷击点,缩短雷击故障查找时间。

(2)开展农网带电作业。在农网建设、业扩施工、电力故障处理过程中,全面开展带电作业工作,努力拓宽带电作业的范围。

(3)农网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监视线路运行状况,帮助线路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点,缩短停电时间。

2.5 电网建设时引入供电可靠性经济评估与社会效益评估

电网建设时引入可靠性经济评估主要是为了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定量化可靠性指标与费用指标进行比较,并据此进行方建设方案的优选。国际上较为常用与典型的有平均电价法和总拥有费用法等。所谓平均电价倍数法是指停电损失费用用当时的平均电价乘以一定的倍数来估计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基于工业、商业和居民区遭受停电损失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而产生的评估方法。如英国对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停电损失费,分别按平均电价的60、70和15倍计算,而综合估算停电损失费用按平均电价的50倍来计算。在国内根据专家建议采用平均电价的25倍来估计停电损失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农网供电可靠性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4.

作者简介:

刘建军(1970—),男,河北省阳原县人,工程师,从事供用电生产管理工作。

上一篇:论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 下一篇:浅析测绘基准中的数据与建立——以震后区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