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

时间:2022-09-14 02:56:49

如何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已经来开,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这既要求新闻媒体从全局的高度运用好舆论的力量,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要求新闻媒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本着重农、惜农、爱农、支农的态度,真正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宣传大政方针 发挥喉舌作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党和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得民心,顺民意,见实效,极大鼓舞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喉舌”的新闻媒体,更应该心系农民、心系农村、心系农业的发展,结合新闻宣传报道的特点和优势,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坚持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向全社会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政府的施政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农村富裕了,中国就富强了,还农民富裕的愿景,才能实现中国走向全面小康,中国13亿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其中9亿农民幸福之上的,这是实现全面富裕理想的时代转折,由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去。及时迅速地用农民喜欢的形式,用农民听懂的语言,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建设新农村的新措施,全面宣传有时代气息、鲜活生动的先进典型与农村新成就、新面貌、新气象,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学政策、学知识、增才干、强本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帮助农村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表达农民诉求反映民声民意

现在广大农民对政府有着许多期待,对新闻媒体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期许,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向政府表达他们的诉求,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困难呼吁、呐喊。因此,新闻媒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放下架子,甩掉包袱,把目光真正投向最广大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了解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好广大农民的代言人。比如,新闻媒体要持之以恒地反映农村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特别是边远地区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和加强的问题,包括农村政策不到位的问题、致富难的问题、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等等。只有深入农村基层,倾听农民的呼声,了解农民的想法,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声民意,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百姓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农民心声统一起来。

维护公平正义 加强舆论监督

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防止出现有人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借助不公平规则对农民进行掠夺,实现制度性获利的局面,又要极力避免政府官员把新农村建设曲解成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出现“中央投入大,农民实得利益少”的局面。在这方面,新闻媒体能够发挥其独特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热情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与呼,也不能放弃善意的批评和监督,不能把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揭露某些地方、部门的错误执行方式以及一些行业对立起来。现在,有很多农民担心,“建设新农村好是当然好,可是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经可别念歪了”,还有的农民反映:“有些干部今天说让这么干明天又让那样干,老百姓的意见没人听”。在近年来的“两会”上,代表们不断提出了有些农村换届选举不公、选举不合程序、不按法律法规办事的问题,要求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村选举的关注,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监督,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因此,揭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贬丑揭恶,新闻媒体责无旁贷。一些地方的农村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胆大包天,欺上瞒下,伤害了农民的心,他们有意见不敢跟干部说,却可以鼓起勇气向新闻媒体反映。说明他们相信媒体的公正,欢迎和信赖媒体的监督。新闻媒体对农民要有情,要有爱,坚持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理念,利用舆论监督具有形式公开化、手段现代化和传播快速化等特点,善于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三方面的结合点上,选准报道点,为农村、农民主公道、解困惑、办实事。

(作者为《领导科学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新农村报道的两个“小道理” 下一篇:“贴近”就是最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