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与方法

时间:2022-09-14 01:21:40

土地登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与方法

【摘要】土地登记制度是我国土地政策中比较基本的一项制度,其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管理的相关问题,然后分析了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在三大方面对土地登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与方法做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土地登记;土地管理;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作为土地国有化的国家,我国在土地登记方面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研究土地登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与方法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我国土地整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管理概述

1.土地管理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地权是最主要的财产权,土地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出现了以收税和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地权为目的,以土地的勘丈、评估和登记等地籍管理为主的土地管理。到了近代社会,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加剧,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提到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土地利用管理也就成为当代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土地权属管理:简称地权管理,主要手段是依法进行土地登记。土地登记一般以登记土地所有权为主,也登记设定在他人土地所有权上的他项权利。要登记并保护权利,先要勘丈土地的界址,量算面积,土地评估。

3.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主要是各级政府通过编制和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对土地的配置和利用实施宏观的控制性管理;结合土地的供给和地权管理,对具体宗地的用途实行管理;通过土地整理,依照基层土地规划对土地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有效的配置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改善土地环境,以土地的永续利用来保障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缺少系统规划从总体上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成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据调查,目前现有的农村居民点内部大约有15%至2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同时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总体面积不断蔓延,占用和破坏大量的耕地,蚕食良田。

2.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缺乏支持,土地整理观念意识不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土地整理工作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投资渠道和来源狭窄,大部分都是依靠国家投资。然而许多地方财政普遍吃紧,没有固定的投资来源,且不能采用集资摊派的方式募集资金,使得政府提倡、群众迫切的土地整理工作在资金运作上发生困难,没有可靠资金保障的土地整理项目就难以有计划地全面实施。加之群众观念意识淡薄,缺乏自我开发、自我整理的意识。

3.整理过程中求数量,忽质量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大量的开发整理土地,而结果是很多地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低劣,过分强调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量的提高。由于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制约,很多地方开展土地整理只是为了完成折抵建设占用的耕地的任务,责任心不强,造成许多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而能提高耕地质量的整理项目如中低产田的改造难以开展,甚至整理后的耕地质量也难以保证。

四、土地登记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与方法

1.土地登记为土地整理组织实施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防止过失侵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我国,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的对象以农地为主,即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零散地块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发展,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少数地区土地整理以居民点为对象,通过迁村并点,使农民住宅和乡镇企业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以增加建设用地。不管土地整理的对象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凡是已使用的土地都涉及到土地权利人的利益。按照我国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由人民政府登记发证,确认使用权和所有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整理组织实施者为避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因土地权属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整理工程开工前,应当全面了解土地整理区内因土地整理所涉及到的宗地的土地权利关系。土地登记簿详细记载了土地权利人、权利内容、权利范围、土地用途、面积、宗地价等土地整理工作需要的信息。

2.土地登记的内容是制定土地整理有关费用标准的依据

我国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整理所需费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农村集体组织和土地使用者共同承担。这一规定,既涉及到土地整理区内受益者交费标准,也涉及到土地整理区内受损者补偿问题。制定两项费用标准,应当以土地整理前后的宗地现状为依据,其中土地面积、用途、权利内容应是测算相关费用的主要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以外的他项权利和其他限制同确定有关费用的标准有直接关系。

3.土地权属核查

土地权属核查工作包括对土地整理所涉及的土地逐宗核查、编制清册。土地整理组织实施者应当依据土地权属清册处理本权限内土地整理中的有关问题。

(一)权属核查。土地整理区的界线与行政辖区的界线一般情况不一致,有的为行政辖区的一部分,有的跨行政辖区。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土地登记区为单位,按宗地对土地权利人权属关系和宗地利用状况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利人、权利内容(包括他项权利)、宗地面积、用途、范围、界址、登记的宗地价。

(二)编制清册。编制清册可以分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权利人为序编制,即以权利人为主栏,宗地为宾栏。按这种方法编制清册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在土地整理区内的一个土地权利人拥有多宗土地的,应将整理区内所有宗地分别编在权利人员下。二是将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分开,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开。初始土地登记地土地使用单位改变隶属或企业性质的,应依据程序按新的隶属及新划分的经济类型进行变更。编制清册的另一种方法是以宗地号为序编制,即以宗地为主栏,权利人为宾栏。按这种方法编制清册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宗地顺序应按地籍图统一编号。二是一幅图上有不参加整理的宗地应当备注说明,以防遗漏。无论以权利人还是以宗地排序编制清册,权利人与宗地应对应。权利人、宗地面积、用途、界址、宗地价及他项权利必须依土地登记簿为准。

(三)公告。土地整理区内土地权属核查完成并经政府批准后,由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整理区土地使用权属状况进行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一是整理区内土地权利人使用(拥有)的宗地权属状况。二是土地整理组织实施者与原宗地权利人达成的有关协议需要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登记备案的地点、时间及提交的证件。三是土地权利人或当事人对公告的土地权利有疑义的,解答疑义的时间、地点。四是尚未变更登记的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的限期。

五、结束语

通过对土地登记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与方法进行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土地整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去认真解决。利用土地登记相关制度,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相关课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2012年,第9期:18-19.

[2]廖琴兰,仵宗卿,伍黎芝,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9期:74-75.

[3]任丽军,缪连荣.关于农村宅基地确权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第25期:177-178.

[4]汪友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10期:84-86.

[5]王超.浅析解决农村宅基地权属问题[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第11期:179-181.

上一篇:天津临港经济区围海造陆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下一篇:“3S”技术在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