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插图是课堂教学的“调味料”

时间:2022-09-13 10:40:02

课文插图是课堂教学的“调味料”

摘要:教科书的编者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精心为教材中的文章设计选择了精美的插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能利用实物实景图片,唤醒记忆,加深课文理解;妙用文本想象插图,还原文字,帮助学生感知;巧用文本情景插图,激感,深化学生体会;使用文本对应插图,梳理方法,帮助学生习作。这样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课文插图 教学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谁,只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会热情地投入。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受兴趣影响而做事的这一年龄特点就尤为明显。因此,教科书的编者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精心为教材中的文章设计选择了精美的插图。这既让教材变得生动而有趣,又让教材变得色彩缤纷,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大亮点。

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精心设计的教材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与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益。

一、利用实物实景图片,唤醒记忆,加深课文理解

真实照片,即拍摄实物实景的图片。这一类型的插图一般安排在状物描写课文和景物介绍课文中。如《赵州桥》中赵州桥的全景,《画杨桃》中一个杨桃两个角度的摆法等等。

当学生没有参观过这些景点或接触过这些物品,对其缺乏感性认识时,会导致学生通过课文描述对这些景点物品在头脑中进行不完整或不准确地再现,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而这类插图正好弥补了这类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让他们对教材中所描写、所介绍的内容有感性认识,从而对他们理解课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当有的学生已经见过这些物品或参观过这些景点,那他看了插图以后就能很好地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能很快地投入文本中,理解课文。对于那些介绍景物的课文,老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让这些学生以“小导游”身份,让他们展示自己与其相关的真实照片,继续补充介绍这些景点,让班上其他孩子对这些景点景物有更多的了解,也能让全班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兴趣。

二、妙用文本想象插图,还原文字,帮助学生感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中基本上都有精美的插图。那些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情景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恰当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发挥它潜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赏画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熏陶了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其审美的能力。

在教科书中,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有的是超出孩子能现有感知范围的,如《太空生活趣事多》;有的课文是想象未来生活的,如《未来的桥》等等。这些文章,孩子特别感兴趣,但也特别多疑问,如:宇航员穿的鞋子底下是有钩的,那鞋子究竟是怎样的?在海底的潜水桥会是怎样?虽然课文中作者会进行描写,但学生根据课文的书面介绍在脑海中或许未能很好地进行再造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容易集中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影响实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之情这一教学目标的情况。

编者为这类课文加入插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不是使学生花过多的课堂时间纠缠在想象物品的形状上,更好地了解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太空生活趣事多》,插图能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消除对文本的陌生感,帮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巧用文本情景插图,激感,深化学生体会

《》《蜜蜂引路》《小摄影师》等课文都是写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对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都会比较陌生。编者能根据课文内容再现当时情景展现在学生(读者)面前,可以消除学生(读者)的陌生感,更容易地走入文本。又如《她是我的朋友》的课文插图中,把阮恒当时抽血的表情与动作直观呈现,可帮助学生体会他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与想法,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再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教科书安排了两幅对比强烈的插图:孩子们都举手的情景和孩子们低头沉默的情景,从而引出课文重点:“这一片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这样的插图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放在了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上。

教科书中有些文章可利用插图来组织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如《画家和牧童》这一课文,我与孩子通过多形式朗读形式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马上呈现课文插图,老师提出“我们和牧童一起来到戴嵩面前。究竟谁是戴嵩?能从课文找出你的根据吗?大家在小组内分角色快快读一读接下来的自然段吧!”这时,班上的孩子马上分成12个小组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认真地讨论起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他们的汇报也相当精彩,

四、使用文本对应插图,梳理方法,帮助学生习作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所配的精美插图来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这一教学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例如《秋天》是一篇很好的看图写话范文。作者按照插图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描写。我在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先让学生自主看图、说图“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让学生读完全文后,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图中的秋天?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经过这样的“从图中找文,从文中找图”的学习活动,学生明白了看图写话按一定顺序来介绍,描写就能清楚、有条理,从而为第一学段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打下基础。

真实照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的插图和根据课文内容再现的图画都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所精心的构思和编排,这也是教科书中这些插图最主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本插图的合理利用。只要适时适量地、创造性地运用插图,就如厨师为佳肴配上精美生动的围边和恰如其分的调味料,把课文这一“佳肴”变得充满色彩和美味可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客观事物形象的真实再现,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插图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丰富、更生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初航. 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功能 实现高效课堂[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215.

[2]黄少英. 利用课文插图教《小蝌蚪找妈妈》[J]. 海峡科学,2012,09:88+90.

[3]何艳. 课文插图——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J]. 教学与管理,2012,20:35-36.

[4]张德松. 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3-114.

上一篇:对“空壳”公司背后法律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人生的有常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