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需要更多“科学精神”

时间:2022-09-13 09:52:19

教育管理需要更多“科学精神”

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目前正在内地进行早教公益活动的朋友,告诉我她亲历的一件事:她曾陪同内地一名教育局长去参观德国幼儿园,这名局长看到德国幼儿园的游乐园,问德方园长,要是出现安全事故怎么办?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幼儿园的游乐园有些游戏是很危险的,小孩子们搞不好就会弄伤。

德方园长对教育局长说,有两方面原因,让他们可以大胆地让孩子们在游乐园里游戏:一是每个幼儿都有保险,出了安全事故,学校不需承担多大的赔偿责任;二是他们的游戏是一批幼儿教育研究者开发的,对于每个游戏所起的教育作用,都有实验数据,他们的实验显示,把幼儿放在适当“危险”的环境中,反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学会处理“危险”,反而降低安全事故,这也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幼儿园和德国幼儿园的差异,国内有幼教专家告诉她,两者都走了极端,中国幼儿园太重视知识教育,德国幼儿园对孩子们则“太放纵”。她认为,幼教专家发表这样的看法,根本没有做对比实验,只是凭感受。德国的幼儿教育之所以采取禁止进行“学前教育”的方式,是有科学实验依据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保持天性,而不是在过早的知识教育中,被局限在一个模式之中。

确实,对于我国教育,究竟有怎样的优点、缺点,不管是专家,还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公众,谈论起来,基本上都是凭感觉和想象,没有长时间跟踪调查的数据,也没有对比研究。比如,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其质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的,这同样是凭感觉“说话”――大家能拿出的资料,就是我国有多少学生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在国际中学生竞赛中有多少获奖,而这些并不是反映教育质量的数据。能反映教育质量的数据,是对这些学生保持20年、30年、40年的持续跟踪,并对不同年龄组的学生进行对比,只有拿出这样的数据,才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问题在于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者,没有那么大的耐心,他们期待在短时间就出成果,所以我们所见的是,上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启动几年,还没来得及调查、评估初步结果,就宣布改革很成功,又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革本身也成为办教育的政绩,而究竟为什么而改革,改革是否带来教育局面的转变,只有自说白话,没有深入、科学调查。如此发展教育,就难有科学的决策,教育就会偏离发展规律,学校、教师和学生也就会被各种反复变化的政策、规定所折腾,教育则可能在有关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中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以,我更希望,推出一种模式或做出一个决策之前,能多些科学精神,拿出更长的时间跟踪调查和对比研究(据《新京报》,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关于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学优生”心理“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