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02 11:36:37

关于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摘 要】要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依法合理制定规章制度,使其被教职工、学生认定与肯定;其次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第三要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校管理 制度认同 以人为本 执行能力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以规章制度为准则,以上级指令为依据,以行政控制为手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规范。这种过分渲染管理的“控制”与非人情化程度的学校管理在当前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审视学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学校严密的制度规定具体到实施中很难奏效,管理的实际效率、效果往往并不能达到学校组织成员的期盼。如何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使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遵循制度认同

所谓制度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对制度体系在价值上的承认与肯定,认为它是合理的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这一制度体系。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被学校教职工、学生承认与肯定,教职工、学生才会自觉遵循、维护,也才会有利于制度的顺利进行。要达到制度认同,首先要依照法律和本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各项章程。我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施行自主管理的依据是学校的章程。学校章程应根据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制定,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根本权利,必须积极为教职工和创造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竭诚为师生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传统的“物本位”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重视规章制度建设,量化考核,忽略“人本位”的情感投入的做法,必然会桎梏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呼唤人性化,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热情,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理解、尊重、宽容、信任”的前提下,根据教师、学生、教学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管理,这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目标的核心和终极目标。

教师直接担负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学校,既要把教师看作是管理的对象,更要把教师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根本力量。这就是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倘若只是把教师看作管理对象,处处管字当头,就很难真正尊重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本还要满足教师个体尊重的需要。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关心和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就要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教师。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对象,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应该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做重大管理决策时首先要想到学生,千万不可偏离育人这个主导目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整洁、优美、幽雅、协调的视听环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功能。总之,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学生作为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使学校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为育人服务。

三、提高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就是执行主体在组织运行中,为确保组织整体目标和整体效能的实现而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对于学校而言,管理人员工作执行力的提升则是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个人执行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对其执行能力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要提高个人执行能力,首先要坚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下,大学的许多工作都面临着新的课题,这是对学校各级工作人员工作执行能力的考验,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级组织和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加强团结,做好沟通协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战斗力。许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或多名成员配合进行。因而,各个部门、各个成员都要树立大局观念,搞好团结,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协作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凡是涉及多个部门或多名成员共同负责的工作,牵头的部门或人员要主动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助的部门或人员要积极配合,认真当好配角。第三要狠抓落实,严格履行职责。要树立“深入实际、务求实效”的理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具体困难、具体问题。要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克服工作中的盲从性、片面性,真正将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一要做到既充分吃透“上情”,又切实掌握“下情”。要把上级的精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二要正确处理好执行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又不能违反基本的政策和原则。三要有全局意识。面对各项复杂繁重的工作,要能区分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推动全局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健.制度伦理: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9,1.

[2]杨振姣.关于高校提升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3]李娟.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管理【J】.科教前沿,2009,1.

上一篇:撬动薄弱校 打好均衡攻坚战 下一篇:教育管理需要更多“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