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探析

时间:2022-09-13 09:43:10

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探析

摘 要:写作教学既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又是令师生双方深感为难的教学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既是语文知识在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方面的终极体现,也是能够真正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硬性指标。如果把阅读说成是“输入或进口”环节的话,那么在历经大脑“储存和加工”的厚积薄发之后,写作则是“制作和输出”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一种无可退避的挑战和加压,也是对语文课程创新实践活动的无限激励和鞭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困惑解析;教学对策;实践与探析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评价道: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哈姆雷特”能力的话,那么写作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莎士比亚”的素养。然而,“教作难、习作难”成了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和内涵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然;二是教学中“闭门造车”现象普遍,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途径和实践方法;三是在应试教学的习惯性影响下,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置学习情感、发展需要和写作品质于不顾,“写作为任务而教,文章为考试而作”。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写作教学呢?笔者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析初中写作的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诚用“欲说写作好困惑”一言蔽之,具体表现为“闭门造车”“故作”“千人一面”之状,而那种“以作为乐”“落笔成文”“行云流水”的现象可谓凤毛麟角。其成因复杂多样,除了上述三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与学生的局限性生活断轨不无关系。虽说现代学生的“社会视野”比较开阔,但是他们的“生活学识”与现作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外多是通过各种媒体而间接获得的,缺乏一定程度的实际接触和具体感悟;对内是“长在农村,不见农事”。如此生活,让他们去哪里寻找写作素材和获取激情呢?(2)与学生的语文层次脱节不无关系。在应试制度的管束下,学生大多接触语文教材中的“过去式”精品美文和科学单元合成,与其实际生活大为不同甚至有明显脱节之处。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把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而对于具有“90后”“00后”社会特质的中学生而言,却是天经地义和无法理解之事,这又如何能够感动得了他们呢?(3)与教师的社会体验浅陋不无关系。作为写作活动的主导者和施教者,语文教师同样被长期禁锢在校园活动之内,长期积淀而成的教学经验也是浅陋空乏的,以理论指导下的“闭门造车”之作又怎能不“故作、千人一面”呢?

二、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初步探析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谓创新教学,就是把已有的教学经验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而已。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一语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精妙关系。有专家认为:“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而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因此,要想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首先引导学生多读与多思。一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教材课文进行多读多思的情趣,有效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和基本技能;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关阅读”活动,逐步把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以不断丰富其阅读内涵和量的积淀,从而使之成为写作活动的源头活水之一。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要想让学生能够写出有个性、有特色、有深度的初中作文,光靠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还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把文本阅读与生活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本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写作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和文本中的理论性知识有了生动具体的实际感悟,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精神情操的同时逐步迸发出智慧性火花,也才能让学生在读思共享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之后,可联系关于赞颂父母无私情怀的相关阅读,并引导学生链接成长生活中父母曾经做出的令人感动的举动,让他们在“一读二想三交流”中加强体会和深度反刍,这就为亲情写作活动积累了“米面”素材。

3.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对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这一口号,我们可以把其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中把握写作主题,以接近于其思想认识和生活认知;二是坚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在对社会物象和生活环境充满关注与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写作素材,以推动他们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不断增强他们的习作情感和成功信念;三是坚持做到勤读多思苦练,逐步养成善动笔墨的良好习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这里的“读”应理解为读书和对各种物象的解读。就是引导学生要随时记录各类随感,注意留下思想历程的痕迹,以有效地发展和成熟自己。如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内容时,我们可以联系具体的爱国事例,让学生对此发表书面感论,从中可以赢得一举多得的写作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第三初级中学)

上一篇:数学能力在新课程形式下的培养 下一篇: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