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建议

时间:2022-09-13 09:17:29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建议

【摘要】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一、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失地农民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要重视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实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问题必须首先要正确认识它们,尽管各地失地农民补偿费用、失地后就业情况和收入差异较大,但是总体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征地补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问题。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他们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二、我国失地农民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法律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界定不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民集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符合产权主体的特征。从所有制内容来看,国家和集体在法律关系上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实际却表现为国家高于集体,国家可以通过城镇化征收和征用集体的土地,反之则不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界定不明,结果导致土地被少数人控制,许多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被侵害,也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本应作为既得利益的农民的权利,却被国家或其他乡镇村组织侵害。”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模糊和缺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并且在全国范围还不均衡,因此集体所有制这种形式在一定阶段内仍将存在。从法律方面看,立法上的缺失和法律解释的模糊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次,现行征地法规制度不完善,其公正性还不能保证。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征地法规制度,但是总体上说还不能保证征地过程、征地补偿的公正性、合理性。例如同类土地因征用项目不同而补偿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从近年被征占地的情况看,由于被征占土地的用途和用地单位的性质不同,给付征地补偿费的情况也不同,同地不同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与其他征地类型相比偏低,都在1万元左右,最低的每亩6000元,但城区建设用地补偿地价则远远高于这个金额。

最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并不完善,更别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了。农村基本未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仅有很小范围的城郊失地农民享受了低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建立,尽管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日益重视,一些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出现,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资金来源单一,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转让收益,对于政府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对失地农民提供的保障只能是满足其基本生活的低水平保障,失地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等。

三、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建议

我国要改变轻农的思想,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重视,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

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首先,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法,严格规范土地产权,纠正现在的一些法律规定保护政府的倾向性;要解决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模糊的问题,从法律上承认农民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要解决农村土地产权的残缺问题,以保障农民合法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其次,要给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平等地位。国家在征用土地时,要与农民集体建立起平等的地位,在合理补偿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增值补偿及社会保障。最后,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2、完善征地法律制度

首先,加强有关土地征收法律的建设,规范土地征用行为和过程,监督和保障征地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应建立独立的“土地征收补偿法”,要明确国家不可以随意征用农民的土地财产,对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动用征地权,而对于商业开发,一般不动用征地权。

其次,以当地生活水平为基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在实际中的执行应当强调一视同仁,除了特殊情况(如战争等)在征地中不应分市政用地、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

最后,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用,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应该建立严格的征地补偿合理分配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方案的实施。

3、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要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还要为失地农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理论上讲,国家有责任为每个公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受国家财力的限制,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只能覆盖一部分居民。失地农民作为城市化发展当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有责任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失地农民虽然获得了征地补偿费用,但是现在的补偿费用相对于市场价位是十分低廉的。因而,各地应当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只要失地农民有需要就应当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不得以失地农民获得了征地补偿,而将他们排斥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外。

参考文献:

[1]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构建[J].理论导刊,2004,(12)

[2]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3)

[3]张靖,张凤荣,张军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探[J].观察与思考,2005,(2)

[4]晓亮.探索土地问题的解决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上一篇:论经济法的理念 下一篇: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