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体制构建

时间:2022-09-13 08:39:32

浅谈海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体制构建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以涉海类专业海洋地质野外实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期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洋地质;实习;体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21-02

中共十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使命。海洋地质实习是继海洋地质学理论课之后的一门重要实践课,一般也是海洋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上海海洋大学自2015年面向本科生开始开设关于海洋技术专业的海洋地质实习。为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海洋科学类毕业生,该实习秉承坚持实践教学的作风,形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海洋地质实习是海洋技术专业在校期间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实习课程,该课程将课堂理论的海洋地质知识和野外海洋地质现象联系起来,为后继的学习或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连续几年的理论教学和室内实验,基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践教师资力量。本文将对海洋地质实习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实习内容

作为海洋地质理论的后续课程,海洋地质实习安排时间紧跟理论课程,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理论联系实习,教学和实习不会脱节,衔接性好。由于我校海洋技术专业不同于其他兄弟学校的类似专业,针对我校海技专业没有专门开设r石矿物学方面的课程,而是在海洋地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补充的,故海洋地质路线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地质知识的薄弱,又要考虑专业的需求。针对此情况及实习时间设计了几条实习路线[1-3]:

1.岩石矿物学基础。上海地质科普馆陈列了大量且典型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我们将其作为实习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对矿物岩石以及常见的地质地貌知识的再学习和巩固,例如对常见矿物的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矿物组成的认识,对我国常见的地形地貌的认识以及成因分析等;

2.现代海岸带我校靠近东海,关于海岸带的实习很方便,主要内容包括:海岸带的分带、波浪的观察、潮汐的分析、海岸带的生物等的观察与统计;

3.海洋地质作用。该实习内容观测的路线选在嵊泗列岛,可以观察到丰富多产海蚀地貌、不同其次的岩浆入侵、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沙滩、波痕和泥沙的搬运等内容。

二、实习教学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关于海洋地质类课程的老中青搭配的特色教学研究队伍。海洋地质实习有关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课题组老师多次到走访勘察可能的实习地点,最终确定实习路线,初步完成野外实习讲义,并在后继的实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实习路线、丰富实习内容。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实习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而野外实习要对野外发现的现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系统地掌握实习区域地质演化史,而且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除了上述这些方面的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1.对比教学。对比教学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法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教学方法[4],野外对比教学不但要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举一反三,把某些相似的野外地质现象拿出来让学生对比,总结异同,使学生能够在明确一种野外地质现象的同时,也能联系到别的内容,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同是海岸带的沙滩,但沙滩的轮廓外形有不同,当然其地质成因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形成机理,即都是泥沙的运动的产物。对比式的野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整个野外实习教学不至于枯燥无味。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十分受用,不管在东海岸带如崇明岛亦或是在嵊泗,野外地质作用的结果十分明显,例如有规模比较大的潮沟、十分明显的潮涨潮落的分带特征和岩浆不同期次的入侵等地质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复杂的地质地貌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演化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嵊泗的基湖沙滩,可以看到被后期切穿的岩脉入侵现象,这个岩浆多期次入侵的重要证据,多数学生能够分清楚岩浆大致经历了几次入侵,但是为什么入侵则很少有学生能解释,其实嵊泗这边的岩石破碎程度严重,主要是受到了剪应力作用的结果,也说明在岩浆成岩之后大地构造运动剧烈,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考虑岩浆侵入则迎刃而解。再遇到类似的地质现象学生就能回答出来,其他类似的地质现象也会多了一个解可以考虑。

3.室内室外互补式教学。结合野外的教学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单单依靠上面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室内的“注入式”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图的识别、方向的识别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就要在室内详细讲解,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在野外教学过程中,根据室内的知识结合野外的实际情况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测量就变得容易多了。在野外实习之前,提前告知学生实习路线、地点,以及一些典型地质现象,让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先进行解释。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对号入座,并结合带队老师的授课情况,针对某种地质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更大的收获。

四、野外实习的学生管理

对于学生管理而言,野外实习和校内教学明显不同,在学校相对好管理,野外实习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并且实习时间长,且大部分都是住宿在外,如何引导学生在艰苦的野外实习中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

在野外实习出发之前非常有必要召开一次全体动员大会,不但要让学生在野外实习教学内容让引起重视,而且要对学生生活进行着重强调。海洋地质实习一般在7月初开始,时值夏季,海边特别热,也很潮湿,紫外线强,故要强调让学生带好比较的防护用品例如防晒霜,同时出野外比较容易受轻伤,故常用的一些创可贴和其他药物也必备,除此之外,要带好长袖衣裤、帽子以及防蚊虫叮咬的常用药物。野外实习要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老师是实习的主体之一,要当好表率,不搞特殊,和学生同吃同住,给学生做好榜样,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当然野外实习比较单调,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文娱活动来缓解实习带来的疲劳。

在注意学生的衣食住行之外,学生安全可要重视,故本课程要求学生分组每组设置正副组长各一名对组员进行组织管理,禁止学生单独行动,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出发前各组点名,组长负责各组的安全事宜,到观察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观察,回到实习地也要及时清点人数。组长制可在实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教师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不少。

五、结论

野外实习相对室内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安全方面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相对自由,管理工作有难度,野外很多十分典型的地质现象被划分到风景区,实习路线也会产生门票费用、实习条件艰苦、枯燥等等问题。总之要圆满的完成野外海洋地质实习,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加强管理而且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师生齐心外,还需要得到有关景区工作人员的配合和理解,另一方面,前期的准备工作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娟,桂峰.“海洋地质学”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文汇,2015,(下旬刊).

[2]温孝胜.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海洋通报,2000,19(4).

[3]徐茂全,陈友飞.海洋地质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2).

[4]吴怀春,苏新,丁旋,魏士平,刘宝林.山东日照海洋科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科教探索,2007,(23).

上一篇:基于Flash与调试技术对照的选择排序程序设计的... 下一篇:基于ASP.NETMVC的在线购物网站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