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

时间:2022-09-13 08:27:50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

摘要:《数学课 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是所有教师在执教生涯中最为头疼的问题。顾名思义,学困生是指身体发育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致使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同学,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表现在数学方面的就是计算速度比较慢、出错率比较高、记忆力比较弱、理解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按规定时间、规定要求完成学习目标。客观来讲,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为数不少的学困生。因此,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就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重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刚步入三尺讲台时,看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急躁和手足无措。“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做错?你到底听没听课?”这几句话,在我辅导学困生时经常脱口而出。而他们在面对数学学习和数学老师时,更多的表现为厌烦和畏惧。慢慢地,随着自己年龄和教学经验的增长,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类似的问题会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是不是“我”真的没听懂?是不是这类内容超出了“我”现在的理解能力?

偶然间听到的一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据说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渔人码头,一群海鸥正在马路上栖息、觅食。当一辆货车开到眼前时,有一只海鸥置若罔闻,就是不走。此时,司机也不忙于按喇叭,而是静静在那里等着。大约几分钟后,那只海鸥才慢吞吞地离开,货车缓缓地驶走。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在第一辆车子后面排起的十几辆车,没有一个人着急,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候这只海鸥自行离去。细细想来,在我们的教学中,这只海鸥不正像整天被老师们视为“眼中钉”的学困生吗?故事中的司机尚能耐心的等待那只海鸥慢慢飞走,而我何尝不能等一等那些孩子们呢?为什么对待这些孩子时我就不能再多一点耐心呢?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中,在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时,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在以前的辅导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我总是马上加以指责并让其改正。孩子在战战兢兢中改正了错误,他们单独反思的空间就被我无情的扼杀和限制了。改变策略后,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我并不急于指出,而是让孩子继续做下去。在全部完成后先让他们自己检查。如果错误是孩子自己检查出来的,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错误的原因,这样大大降低了类似问题的出错率,极大地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学困生之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教学辅导之余进行思维的辅导,开通师生之间的交流之门,并且保持和家长 之间的良好沟通。记得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在刚入学时,基础知识非常差,字迹潦草,就连最基本的数字书写都十分吃力,很不规范,与班上其他孩子比,差距十分明显。在看到这一情况后,我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了联系和沟通,这才了解到,孩子在上幼儿园时经常生病住院,上小学之前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在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制定了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辅导计划。在课余时间把他领到我的办公室,对他的书写、作业等逐一进行辅导。首先,手把手规范孩子对于数字的书写,以此,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降低计算出错的可能性。其次,在作业的辅导过程中,不仅为他规定了时间,还让他有梯度地完成作业,先易后难,刚开始只要求他完成作业的一半。在遇到难题时不急于马上解决,耐心的等一等。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中的意思,慢慢进行引导,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孩子在校内的情况及时反馈。这样,在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和监督之下,孩子经过不懈努力,规范了书写,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往的低沉和失落变成了现在的阳光和笑脸。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等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一个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面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时,更不能操之过急,而是在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和调查之后,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和证明自己。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困生的辅导更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学习新的知识。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从他们的基础知识出发,不断强化,帮助他们掌握运用新知识,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么,就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耐心的教育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迎接胜利的曙光!

如何构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和谐课堂

上一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若干弊端探析 下一篇:如何构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