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

时间:2022-09-13 08:06:52

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

摘要:“信、达、雅”这三个翻译原则是当年严复提出来的三个基本翻译原则。但随着翻译的发展,这种以语义学为基础的翻译指导原则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并不能很好的指导作为交流工具的翻译工作达到目的。本文将借助一些翻译实例来比较“信、达、雅”翻译原则与关联原则,从而起到说明关联原则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 关联原则 动态翻译

一、现今两种流行翻译方法的概述

当今翻译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规范为衡量尺度,以信达雅为旗帜和行动纲领。另一种是文化研究方法,以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描写为己任,以宽容为旗帜和行动纲领。后者是关心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相比之于传统的翻译学,他们忽略了作者本来要传达的意义,他们从本质上跨出了翻译的界线。前者是紧扣文本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就是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的立足点不同,那么提出的原则也大不相同。

二、以语义学为基础的“信、达、雅”原则的缺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义学方法的翻译原则占了很长的主导时间。从这个角度,我国的近代的严复很早就提出了他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信者,忠实;达者,达意;雅者,传神也。换言之,亦即准确、畅达、传神之意。无独有偶,在半个世纪以后的奈达博士的翻译理论与严复有相似性。他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最大标准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即“忠实原文”;二是易于理解;三是形式恰当,吸引读者。”[1] 这三条理论与严复的翻译理论是惊人的相似。这三个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一种指导原则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但是在现代时代快速的发展,翻译不只是对一些文字的翻译,对许多层不出穷的新文字的翻译也应该适应的,然而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三个原则来做为翻译的原则。例如:This section will discuss how to mount or unmount a file system. 有种翻译为:这一部分将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一个文件系统。其实mount和unmount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般翻译成“装载”和“卸载”,估计是这位译者,可能并不认识mount,查《英汉词典》后,发现意思太多,于是从中找了一个差不多的意思“增加”,而unmount,一般的《英汉词典》上根本没有这个词,但它的前缀un表明它是mount的反义词,因此把它翻译成“减少”。用“信、达、雅”来检验这个翻译,我们可以看出,他能表达出基本的意思,它能忠实的表达出原来的文字的意思,“装载”与“卸载”在语境中也可以说是增加或者减少,也比较通顺,只是在雅这个层面上是比较欠缺一点,但是本来这三个原则第三个层的要求就是比较高的,现在的翻译者认为前两个达到也就可以了。但是了解计算机的人看了总觉得这种翻译有点奇怪。他的这种翻译是一个词一个词对等的机械的翻译过来的。我们应该根据语言的流变性,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做适应的翻译。

三、以语用学为基础的翻译关联原则的优越性

关联原则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的,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姑且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2]关联原则将译者的翻译的过程看成一个能动的动态过程.正如同赵彦春所说:“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3]“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侍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受体。”[2] 所以,翻译并不是一对一的对等的语码的翻译,同时还要有能动的推理过程,才能正意义上的起到翻译是桥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赵彦春教授翻译的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译文:Cherish not your clothes of gold; Cherish your time ere you''re old,Pluck your rosebods while you may; Wait not to pluck a bare spay.[3]

这首变成了英文的《金缕衣》读起来还是那么干脆,直爽。如果是要像“信、达、雅”一样,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英文版中没有“缕”字,花也变成了“rosebods”了。读者要注意了,翻译不只是文字翻译,“文字在语言系统中动作其意义会改变,语言在审美系统中运作其意义会升华。“趋同”或“逼近”是凸现最佳关联,同时在符合各自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兼及尽可能多的细节,哪怕是正常情况下被缺省的理据。”[4] 在这里,原文中反复出现的“劝”字在英文版中也用了一种句式来代替。“Cherish not your clothes of gold; Cherish your time ere you''re old,”翻译应该是处在两种语言的张力之间,越过表面,能够在译诗中找到和原诗同样一种诗魂,这便是译诗的成功。

四、结语

我们对“信、达、雅”这个原则和关联原则都做了一定的比较。总结起来说,在一些比较简单的翻译当中,信、达是很容易做到了。但是在对一些语言现象,比如现在新出现的流行的语言现象,或者是在被认为是语言最丰富多变复杂的文学语言现象中,“信、达、雅”可能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关联原则理论能够在以交流为目的翻译中,将原文神韵传到译文中,并且在可能趋同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神韵。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3]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赵彦春.翻译诗学散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8

上一篇:课堂因“你”而精彩 下一篇:关于中职会计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