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时间:2022-09-13 07:18:44

摘要:呼吸是歌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句名言这样说:只有懂得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发声的自然与否、准确与否,音质是否优美、歌曲整体表达是否完美以及歌唱时感情表达是否到位等等。它们与呼吸都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呼吸是正确揭示歌曲音乐形象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歌唱 呼吸 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一、呼吸基础训练的几种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支持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下面几种呼吸基础训练的方法,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做的。

第一,吸气。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此方法容易吸的深,而且没有叹气的抽气和多余的动作,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闻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很松弛,很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扩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吸气时将意念(上面提到的香味)很快的集中在小腹部。只要我们留意于鼻子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

第二,控制。首先从打哈欠开始。我们在非常困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的打哈欠,这是人体的保护性条件反射,它可以使呼吸器官腔体充分张开。我们在练习打哈欠时去体会气息回流,气息倒灌的感觉。这就是呼吸歌唱发声时控制气流吸着唱的感觉。

第三,流动。首先是叹气练习,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 当我们做了深呼吸后要稍微停顿,然后从胸口、嗓子眼(第二个纽扣)的位置,以叹气的感觉发出一个无声的“嗨”字,很痛快地把气息叹出来。这样可以使我们意识到气流从胸部经过气管、咽喉、口咽送出口腔的呼吸通道。继续以叹气的感觉在胸口发声位置说出“嗨――”的声音,让声音先虚着出来,以气带声,慢慢把声音说响。练习时,用意念改变叹气的方向:不是向上叹气,而是向下垂直叹气,让气流向下滑动、吹动、输送,并向腰部的四周铺开。第二个方面是哈气练习。此练习是要求我们吸气后停顿一下,然后张开大嘴向前哈气。在哈气的同时一定要想着吸的感觉,以此建立又吸又呼的感觉。我们在歌唱的时候这种又吸又呼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感觉气流畅通,而且富有流动感。

二、歌唱呼吸的一般步骤

第一,气息的吸入。首先在不可抬肩的情况下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对于我们歌唱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吸入气息时腹部,即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不扩张。背部挺立,脊柱两侧可以稍微运动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

第二,气息的呼出。这个问题前面也提到了,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呼和吸的过程中,表情包括整个身体都是积极放松的,而横膈膜、两肋才是紧张的部位.两肋就像充足的皮球一样,要让声音坐在球上,不能让其飘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而不能提上来,那么到这里我们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第三,声音的支持点。声音的支持点也就是气息的支持点,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

三、歌唱中常见的呼吸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漏气的问题。歌唱者吸气后,由于自身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较差,或者意念上的“保持吸气状态”的意识不强或有所松弛,所以在发声前往往先把吸入的气息松掉,或者在发声时同时呼气,这样就造成了气不够用或所谓“沙声”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必须在意识上有所加强,同时加强对气息的控制练习,保证吸入的气息有一定的停留感,声带要闭合。

第二,气息浅的问题。在歌唱中,由于歌唱者吸入的气息没有沉入低端,胸腔没有扩张,横膈膜没有下降,导致吸入的气息量不能支付歌唱的需要,从而出现僵硬或喉部拼命用力而使声音“挤”、“卡”或“抖动”的现象。消除这个现象首先要把意识集中在吸上,有意识的加强吸气时的强度和力度。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腹部不要软弱无力,注意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之间力量平衡。

第三,用日常的呼吸状态去歌唱的问题。由于歌唱者混淆了日常状态下的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之间的关系,用平时的呼吸状态去唱歌,而使歌声出现“白”、“喊”、“虚”的现象。认识歌唱时正确的呼吸状态,加强肌肉控制气息的能力,解放喉部肌肉,学会适度的紧张与放松,增强共鸣的感觉,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歌唱时的呼吸与寻常的呼吸不同。歌唱者控制呼吸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变化、共鸣的位置、感情的表达能力以及发声器官特别是声带的健康,甚至是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掌握歌唱的正确呼吸法对歌唱者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保护嗓音并之清亮持久的关键。由于性别的不同和个人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做更具体、细致的工作,勤奋努力,不断实践,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之路。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 下一篇:浅析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