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人环境对儿童绘画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6:57:43

浅谈成人环境对儿童绘画的影响

摘要: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手段,是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先导。儿童绘画本身就存在其艺术性,要改变现阶段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尊重儿童绘画心理和视觉表达使这种艺术性思维的外化。

关键词:儿童绘画;艺术性;成人;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7-02

一、对儿童绘画的理解

儿童绘画是什么?有人说是简笔画,有人说是卡通画,也有人说那是鬼画桃符,答案各异。可惜的是都笼罩上了成人的影子,比如简笔画,本来就不是儿童所画,只是成人用极简的方法来表达视觉形象,而且具有明显的标准化特征,算是帮助儿童理解的方法吧;卡通画也是成人为儿童所绘(虽然儿童也会模仿画卡通或用自己的理解画卡通);至于鬼画桃符明显的是以成人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操作能力为参照来误解孩子们的用心,这些都与儿童绘画的个性魅力相去甚远。

现实中的儿童绘画到底如何认识呢?首先它是与儿童从小到大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关联的;其次,它没有离开美术的基本要素。另外,儿童美术在实际生活中严重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由于不了解,常常要把儿童绘画强行推向成人绘画,而且是最易懂、最接近照片的成人绘画,这是儿童绘画所处的现状。

二、儿童画的特点

在2~4岁的儿童中,你给他手握一支油画棒,只要你不让他吃到嘴里,他就会自然的把色彩弄到地板上、墙上,当然也会是画纸上,他会发现色彩,他会发现线条(痕迹),会发现点(有时会敲打纸面),而且会有满足感,这算不算是儿童绘画呢?在成人眼里或许什么都看不到。

当你多次提供这样的机会之后,你会发现他可能很热衷于这样的涂抹,他会尝试其他的涂抹方式,如转圈、交叉,这种如游的活动不正是所讲的艺术起源吗?他的作品不正是一种绘画吗?

在这些活动中,他能从动作中得到,有的也许会从视觉中得到(有证据表明1~2岁的小孩对形式美感能做出自主评议),当然,在上面的例子中,画画过程的意义可能大于作品本身。

三、成人的态度对儿童画的影响

作为成人(包括父母、亲属、邻居),在这一例子中,如果小视、讥笑或抱怨其作品,那么成人的可靠性会在小朋友的心里涂上阴影,就像一个保姆不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而一味训斥孩子一样失败,这个失败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快乐,当然还有画画的兴趣。

在4~7岁的小朋友里,有一种现象就是对于遮盖关系独特处理,比如画房子,如果要让里面有人的话,一定要将人完完整整地画出来,这样在成人看来就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可能会让他很伤脑筋,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已经努力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东西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画面更深刻、更复杂了,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会有很多问题。而美术是他们忠实的伙伴和倾诉对象。

作为成人,如果一定要把遮盖关系画给他看,他或许会很有委屈,并觉得很有压力感,容易导致他对遮盖关系的生硬记忆,从而影响他的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其实,作为成人在理解遮盖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用儿童或成人的方法去表现,还是用儿童的方法更轻松。

四、成人对儿童绘画稳定性的影响

在儿童绘画中还有一个问题,我称其为稳定性或重复性,其实这个现象在成人绘画中是很正常地存在着,可能是成人对儿童本身就觉得不当一回事的原因,把它当做一种让自己厌烦的重复和对材料的浪费。

比如,2~4岁的小朋友,无休止的涂抹似乎没有什么进步,其实这个意义从两方面来看:①每次涂抹的心境、愉悦可能会有不同,材料上也会有选择,这是在宽泛度上的进步。②手的灵活性,脸、脑的协调性都会增强,直到他发现涂抹已知的形象,这是从纵深度上的进步。

再比如符号画特征,也会伴随儿童绘画很长一段时间,成人所积累的关于花的表象多姿多彩,作为儿童绘画却几乎如同一种画,简直没有一点点创造力的显现。

此时,符号的获得是其理解力的重要进步,他的努力从结构上理解对象,另外,分类思想开始形成,这种忽略细节的方法,使其在表现故事时得心应手,这种忽略在成人世界同样存在,比如看国外影片时常常会将几个人混肴,因为,我们更愿意将他们看成一类人。

五、儿童画需要成人提供一种可能性和宽松的环境

那么,这个稳定的符号画特征下的变化和进步体现在哪里呢?比如大人和小孩,他肯定会做出不同的表达,男孩和女孩也是,比如花的色彩,此时装饰性特点也开始显现,如重复构成。

另外是关于符号的拓展,如用类似的方法表现其他事物(拟人或拟物),最常见的是将太阳画成人脸,一个无法和没有时间与小孩充分沟通的成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些,但至少请你不要轻易否定他的价值,最好有一定鼓励的眼光。

还有一个图示的问题,也会让成人大为恼火,他不光老画那些东西,还老是那样摆那几样东西,看着就来气,比如总把自己画在画面的正中间,或总是把东西从最底下往上画,其实这种平面上的安排(图示)与人的心理及认识也是密切相关,甚至心理学家可以从图示中看出小孩的心理冲突。先说从底下往上画的图示特征,他是小孩对地平线的初级理解,他已经意识到大多数东西都是拨地而起,而一张纸的底边正好暗示这个大地,而屋顶的上方才能画飞鸟,也是同样原因,否则就会撞到屋顶,正是这样,成人渴望的真正的地平线没法出现,即使你帮助他画出真正的地平线,他还是无法理解。另一个图示问题大概和自我中心、理解上的图示相对应,比如房子画在画面中心,树在房子两旁,房子一般是孩子心灵的一种投射,常代表自己,两旁的树或来自表象,或加入了树的附属性的认识的图示,那些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处理云的图示时,总是两三大片云懒懒散散铺在那里,而严谨的同学却喜欢摆得很齐整。这种与性格相对应的图示特征会很稳定,除非作为成年人后要特意打破它。要知道作为成年人的艺术家,也会有自己稳定的图示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绘画的内核,预是很痛苦的事。这个图示的变化同样依靠表象的积累和孩子们心理、认识、性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激活儿童缪斯本性的艺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5,(Z2).

[2]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3]裘指挥.来自瑞吉欧理念的思考――关系和谐中建构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

[4]侯莉敏.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上一篇:上海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