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学生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管见

时间:2022-09-13 05:54:17

聋校学生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管见

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聋哑人而言,能否就业,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前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就曾说过:“对残疾人来说,能不能就业,其影响的程度同健全人是不一样的。健全人不能就业是一时找不到工作,残疾人能不能就业是一个生死问题。”

一、聋哑人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的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自己养活自己。但笔者在多年对聋生就业的调研中,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坚持一直工作,他们大多成为闲散人员,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是聋哑人的就业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肤浅,期望过高导致其轻易放弃就业

在与历届聋生的职前交流中,笔者发现,他们通常都对就业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工作后,不但可以实现人身自由,而且可以实现金钱自由。但聋生受自身知识欠缺、技能较差和生理残疾的限

制,大多从事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很“辛苦”,钱“一点点”。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使聋生往往产生失望、沮丧的负面情绪,以致退缩辞工。

2.性格缺陷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心理焦虑

聋哑人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有较强的猜忌心理。交流障碍容易造成其与同事之间、与工厂领导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误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使其产生焦虑、厌倦的心理体验。这些负面因素

容易导致其对就业的失望、退缩,最终放弃就业。聋哑人黄××,就因看到其他同事在一起聊天,以为别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最后和同事大闹一场后辞职离开工厂,至今仍在家靠父母养活。

3.面对正常的就业竞争心理不平衡

现在的私企大多采用的是多劳多得的管理机制,这也是一种

被社会认同的竞争机制。但是,较多聋哑人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工作的时间和别人一样长,就应拿一样的工资。为什么人家一月拿三千,我只有八九百呢?一定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心理下,他们容易嫉妒同事,抱怨甚至愤恨管理者。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这种想法的聋哑人不在少数。对工作中的不如意,他们往往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努力改进,而是以辞职的极端方式一走了之。

4.自我认识不够正确,自我评价过高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比较缺乏,过高的自我评价使其“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又拈轻怕重,贪图享乐,这些倾向显然会对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造成很大的

障碍。

二、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的措施

如何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就读的中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

作为班主任,笔者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时间和班会课时间,对高年级聋哑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主要包括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和评价、职业认识、劳动态度、挫折教育、价值观、人际关系、当家理财、家庭责任、遵纪守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残疾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态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加就业稳

定性。

2.积极开展就业后的跟踪指导

我的做法是,继续和就业学生建立好交流平台,通过手机短

信、QQ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帮助,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

我的做法是:与合作厂方积极交流,把厂方的用人要求和规章制度,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与家长统一理念,构建聋哑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三维网络。残疾学生的成长与这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矫正学生的就业心理缺陷,塑造他们健康的就业心理,就必须构建一个学校早期干预、家庭密切配合、社会多方协助的开放统一的残疾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网络结构体系,力求取得指导的统一性和延续性。

对聋哑学生而言,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实现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标,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服装CAD 下一篇:英语阅读课的“半亩方塘”留给学生的写作“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