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09-13 03:56:21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常规制度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制度,是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构建制度

1. 备好课

备“教学计划”(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安排)。教师根据任教的学科,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现状,把握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整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盘考虑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策略,合理安排学期教学进度,按年级、分学科写好教学计划。

备“前课”。教师上课前要备好3节以上的教案,教案交教研组长检查签字,做到不备好课不上讲台。

备“教材”。教师备课前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师用书,要逐字逐句支剖析解读,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 上好课

做准备。教师要准时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情况,等待学生进入教室,保证课堂纪律和上课时间。

定任务。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训练点。

定时间。教师要准时上下课,不拖堂、不误课,上课期间不得接待家长、不得接打电话、不得随意离开课堂。禁止“放羊式课堂”。

注重仪表。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不穿拖鞋、背心、短裤上课。教态自然,不坐着讲课,不在课堂上吸烟。体育教师要穿运动鞋。

3. 抓批改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外作业,要统一,但又能体现因材施教,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

布置作业要紧扣教材,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减少机械抄写和单调乏味的作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科应协调好每天作业的总量,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适量布置操作性的作业;中高年级家庭作业时间总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不超过1小时。语文、数学、英语每课时布置一次作业 ,美术每学期至少要有13次以上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作业,科学与生活(社会)、思品学科每学期需有6次以上的书面作业(含实验报告)。

4. 抓辅导

因地制宜制订辅导计划。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对优等生要发展其特长,鼓励中等生赶优等生;鼓励 “资源生”追赶中等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希望。

二、操作细则

重视常规工作的布置和督促。教导处和科组要及时布置常规工作,教师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如期保质完成任务。管理小组及时监督教师完成任务,不能敷衍了事。

重视管理细节。开学2周内张榜公布《教学常规工作公示表》,公示教师本期的教学常规工作量、担任学科、每周授课节数、开学前备课节数和拟订计划的情况。定期检查《教学常规工作量登记表(个人)》(此表个人填写)。此表包含备课节数、授课节数、上公开课节数、作业布置和批改次数、考核次数和讲评次数、听课、评课次数、参加业务活动次数等。由教导处牵头,组织人员分别在第五周、第十三周、第二十周检查前5周、6~13周和14周~20周每位教师的情况,完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记录表》,建立追踪档案,供给学期考核个人业务。公示《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情况表(全期)》。此表记录教师全期教学常规工作情况和检查情况。学期结束,由教导处负责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情况,列表登记,交校长督查,并张榜公示,公开公正考核个人绩效。

三、突出实效

集体备课互动特色。集体备课活动,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制度。每周的集体备课,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精美设计,共同备好一节完美的教案,指定一名教师展示观摩课,然后教师进行评课。教师在观摩课例中互相借鉴,在争辩讨论中获得启示,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加深了上课和听课老师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做到了相互提高。

调教交流活动特色。调教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思,让教者体会到用心做教学的兴趣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交流,使教师领会到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的觉悟,也是提供教师学习的一次业务培训。

上一篇:十月有戏 第40期 下一篇: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