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机制

时间:2022-06-20 08:39:14

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机制

摘 要:高职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复杂,思想教育和管理需要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健康的进行。从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并就如何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形势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作者简介:曹焜纯(1963-),女,四川达县人,西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83-03

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变得多样化。而大学生是一群独特的群体,他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的多变性,也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性;同时,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学习、生活和学生技术实践的教育管理工作。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到辅导员的肩上,而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辅导员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久远,目前也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政工作机制和体系。然而面对这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强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思政道德教育、身心教育和学习就业。因此,我们的辅导员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前提下,还要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辅导员的职责。由于目前社会对思政人才一般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对相关专业要求不高,忽略了辅导员的思政职能,使一些不具备辅导员素质、党性不强和能力一般的人员“被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导致他们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服众也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基础薄弱

高职是职业实践性比较强的学校,因此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要求比较高。它的职业性是指辅导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等帅选机制,让受训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达到要求,使得他们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1]。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是高职院校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由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十分讲究工作艺术,使得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职业前景模糊,高职院校的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而把它当成一种过渡性职业,为实现转岗而疏于工作,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低稳定性,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三)辅导员工作缺失比较严重

在学校的教与学多方面工作来看,思想工作比较繁琐,可以说是距无巨细,主要包括思政教育、学生学习和就业等方面工作,其中思政教育始终是辅导员主要工作线,有时是通过学生党建和团建等形式实现,有时是围绕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活动中展开。如果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责权利分不清,甚至把与学生稍微有关的工作都推给辅导员,将对辅导员工作十分不利,致使他们在千头万绪的工作更加的无序,辅导员们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理论的学习与提高,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造成辅导员工作“缺位、虚位、错位”。

二、新形势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做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来自多元化文化、网络、就业、社会、家庭、经济等影响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新形势导致的学生工作的新变化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这种变化。

(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信息网络化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传递和接收系统。当前,大学生基本是“电脑迷”,也是网络技术的践行者。作为一名辅导员不能处在“世外桃源”或不食人间烟火,要顺应当前的社会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并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们要找准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其次,建设好学院网站,开设学生工作专栏,利用网络这个现时代的教育平台,规范网络道德,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化,并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服务功能、教化功能和管理功能,向学生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3]。

(二)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随着我国改开和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下,人们的人生观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成为了主流意识,使得团结协作的精神严重缺失;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普世价值”观念里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就业形势的严峻,增强了当代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中的功利性,却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奉献精神;学生中实用主义意识增强,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理想精神的缺失。在面对这种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念,辅导员的工作就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有的放矢做思想工作,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观念和需求,找好教育引导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多元复杂的价值取向选择中,把握自己追求崇高。

(三)教改对当下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的环境下的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诸多的教育工作中,就业与创业教育必然成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专职辅导员对社会发展十分“感冒”,势必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政治思想工作。因此,新形势下要求辅导员要时刻了解国情,加强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职业行为,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和整合有关在育人方面积极的资源优势,实现综合育人的功能。

上一篇: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篇:发掘潜在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