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打造魅力课堂

时间:2022-09-13 02:08:13

创设生活情境,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地理课堂中如何做到很有吸引力呢?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地理知识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活泼的教材,这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那么怎样使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让地理知识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呢?

一、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指向生活,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创造生活与享受生活的能力。如在讲人教版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时,我根据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的心理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从近日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②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在探究中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和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生活化不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它还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环境观的功能。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抓住课堂上任何一个契机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这也是我们地理课堂的生命所在。如人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这是关于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篇课文。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让学生知道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而是通过学习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进而树立低碳意识,并将低碳意识内化为自觉行为,最终升华成一种社会责任。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时,我用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人民币背后的风景作为导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有些学生还把口袋里的人民币掏出来进行比较。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愿望。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之一就是对教材进行了生活化的处理。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案例和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但是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动态的,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得地理课程变得丰满而鲜活,这样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热情。如人教版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我在处理教材时,将课本中的东亚换成学生生活的地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生长的地方非常熟悉,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苏州工业园区发生的变化,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通过探究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园区的魅力,感悟园区人拼搏奋进的精神,从而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亲历体验生活的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生活性、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为生活服务,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时,我抓住秋分日这个特殊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用日影法测量秋分日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从交上来的作业看,学生不仅写出了测量步骤,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整个活动过程完全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来完成的。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成功,能力得到了培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①了解苏州水资源的情况;②调查苏州生产生活用水情况;③调查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最后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苏州水资源现状,树立了正确的节水意识。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

总之,教师应该积极开启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慧眼”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活泼的材料,精心创设地理学习中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素养,打造出魅力无穷的地理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上一篇:办好家长学校,实现同步教育 下一篇:把出试卷的权力也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