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时间:2022-09-13 01:10:45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时展、社会经济需求、专业特色建设给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人才培养创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温州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联系我院实际,总结出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整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财务管理 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理财环境日趋复杂,现代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标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从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对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创设于2005年,较之其他专业历史较短,更应通过不断创新来形成自身特色,并通过开展社会调研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

一、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创新培养的背景及意义

(一)时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学校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整体上而言,这种努力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才市场的要求总体存在差距。市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人才的培养要跟上时展的脚步。

(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

近几年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学科和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均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特定地理位置,温州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已到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温州企业倒闭潮、民间借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而是转向更高层的财务筹划、投资理财设计、风险防范等。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知经济法律法规,通晓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要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主动参与管理,为经营者出谋划策,具备分析、决策能力,能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做出理性、正确的决策,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备全面谋划运筹能力。

(三)财务管理作为新设专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来形成自身特色

财务管理作为高职新设置的专业,无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由于会计学和金融学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或者只是把会计学课程与金融学课程进行简单组合,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科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另外,在师资队伍方面,仍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会计专业师资,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及教育背景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既制约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无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特色,也不能满足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温州地区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提高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近年来我们在温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温州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银行等,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业,被调查的人员包括单位中的财务主管、项目经理、人事主管、财务人员等。调研方式主要有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网络收集等。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及需求状况;财务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等。结合调研数据,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数量众多。《2012年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企事业单位686 338个,其中私营企业占80%以上。而温州企业的数量居全省第三,私营企业的数量居全省第一。按每个企业配置2名财务人员计算,温州乃至浙江对财务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各类中介事务所、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调研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有以下特点:第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岗位分工观念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认同。有的单位已经专门设立了财务管理中心,有的也表示有意向专门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或部门。但由于温州以中小企业居多,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在岗位设置上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做到分工细致,目前多数单位的财务人员还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普遍缺乏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预见,未来既能进行账务处理又能进行财务分析、资金规划的财务管理人才将更受欢迎。第二,温州家族企业非常多,很多学生来自于民营中小企业家庭,父母希望他们在学有所成后能够协助管理家业。也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本身也是为其将来管理企业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二)用人单位要求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财务人员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能力。在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形势下,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中,财务人员不仅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而且要会看账、用账和分析账,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为企业做好财务筹划、投资理财的设计、风险防范等。从调研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较过去有了更高要求。有些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综合性提出了要求:既要懂会计、财务管理知识,又要懂法律、金融、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2012年温州成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后,企业希望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政策,能及时预测和把握金融环境的变化和财务风险等。有的单位更加突出强调了职业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他们希望财务人员头脑要灵活,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沟通、协调、处理与其他人员、部门的关系,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要有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等。还有一些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兼任文秘,能从事报税、档案保管等方面的工作,要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有较快的打字速度等。

上一篇:LNG项目配套地基加固工程施工难点及措施 下一篇:浅议企业创始人如何保持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