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3 12:50:16

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语文教学

【摘要】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 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通讯技术 语文教学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语文老师在口语表达上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科学途径。这一切有利于发挥学生感觉器官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研究表明,在学生接收的语文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取94%的语文信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电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实验表明,视听结合记忆,三天后还能记住75%的语文知识。

三、扩大语文知识视野,发展学生语文智能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效果的反馈的渠道,为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目的明确,科学使用。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三)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高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高潮,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

(四)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再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要做到适时取舍,灵活运用。

总之,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应努力做到三忌、三要,即:忌滥用、强行用、准备好的统统用;要会用、妙用和活用。

上一篇:试论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下一篇:创新理念,全面优化初中体育教学